供貨周期 |
現(xiàn)貨 |
應用領域 |
醫(yī)療衛(wèi)生,制藥 |
外周插管中心靜脈導管包括導管(單腔,、雙腔,、三腔)、T型連接件,、微插管鞘,、導絲、刀片,、帶穿刺針的導引套管,、穿刺針、護帽和Statlock導管固定器,。用于短期或長期使用,,經外周靜脈進入中心靜脈系統(tǒng),以便進行靜脈注射療法,、造影劑的高壓注射,,同時還可允許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在血液取樣,,靜脈輸注或治療中使用4Fr或更大的導管,。
外周插管中心靜脈導管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技術,可為危重患兒建立長期靜脈通路,。因穿刺點在外周靜脈,,血管選擇性大,成功率高,,創(chuàng)傷小,,感染機會少,護理亦較容易,。
適應證
PICC的適應證如下:
1.須長期靜脈輸液,,估計靜脈輸液將發(fā)生困難者,特別是新生兒、幼嬰,。
2.須快速輸液,,速度達300~500ml/h時。
3.須持續(xù)深靜脈給藥或監(jiān)測者,,如腸道外營養(yǎng)(TPN),,輸注葡萄糖濃度>12.5%時。
禁忌證
外周插管中心靜脈導管除穿刺肢體不可有感染征象外無明確禁忌證,。
準備
1.對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置管的目的意義及穿刺時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穿刺失?。ㄑ芑危⒏腥?、導管堵塞(血栓,、藥物、血管纖維包裹等),、導管斷裂、局部滲血滲液,、疼痛,、靜脈炎、說明導管不能注射造影劑,、置管時間視個體差異及治療需要,。
2.物品準備 Groshong(三向瓣膜式)PICC、皮尺,、無菌手套2付,、碘爾康、生理鹽水,、20ML注射器3副,,靜脈穿刺包,透明貼膜,。
3.穿刺部位選擇 右手貴要靜脈,,次選正中靜脈,末選頭靜脈,。
方法
1.常用血管為腋靜脈,、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腘靜脈,、大隱靜脈,甚至更小的外周靜脈,,如新生兒手部靜脈,。PICC有3種方法,所需導管亦不相同,,常用有外套管的24G~20G導管,。
2.測量置入導管長度,。右上臂外展90°,測量右上肢穿刺點至右胸鎖關節(jié)長度,,然后垂直向下返折,,繼續(xù)量至第3肋間隙(相當于右心房開口處),此即導管設定插入深度,。若從左側上肢穿刺,,則應再加兩乳頭間距。
3.根據(jù)小兒年齡,、體重選擇適當型號的穿刺盒,。
4.將穿刺針及裝有肝素鹽水的注射器安裝好。
5.上臂束止血帶,,選擇合適穿刺部位,,嚴格無菌操作,常規(guī)消毒,,鋪巾,,戴手套,局部麻醉,。
6.在上肢選擇合適部位,,穿刺針斜面向下做靜脈穿刺,見到回血后壓低角度略向前進,,以確保導管尖進入血管,。
7.松開止血帶,撤除針芯,。
8.用鑷子輕夾導管前端,,向心性地將其送入穿刺針。
9.當導管進入10~15cm時,,退出穿刺針,,逐漸撕掉穿刺外套管。
10.繼續(xù)輕柔地緩慢送入導管,,當預計導管到達肩部時,,將患兒頭轉向穿刺側,使導管易于進入上腔靜脈,。導管送至標記處,,撕掉導管保護套。
11.左手固定導管末端,,放松導管鎖,,輕輕拔出導絲。
12.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然后用肝素鹽水封管,。
13.消毒穿刺點,,固定導管并以無菌敷料覆蓋,將導管通過三通接輸液裝置,。
14.床邊攝片確定導管位置,。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污染導致感染,。
2.送管過程中若遇阻力,,切忌強行送入。
3.外拔導絲時,,若遇阻力,,不可用力外拔,應將導管和導絲同時拔出1~2cm,,再試圖拔出導絲,。
4.注意以下并發(fā)癥。
(1)靜脈炎,、導管相關敗血癥,。
(2)未及時發(fā)現(xiàn)導管脫出而致大出血。
(3)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