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育仰科教設備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淺談常用機床電氣檢修課程的教學方法
淺談常用機床電氣檢修課程的教學方法
對中職技工教育來說,,常用機床電氣檢修仍然是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之一,,但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門課程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課程內容繁多,,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接受能力不同,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常常抱怨聽不懂,,理解不了,,這些情況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一直是筆者所探索的,,恰逢筆者學院參與人社部第三批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的一體化課改工作,,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想法。
一,、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安排,,重新編制教材
1. 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用任務驅動法設置教學情境
技校生普遍是初中畢業(yè)的學生,。他們理解能力弱,,學習基礎較差,對專業(yè)知識更是缺乏感性的認識,,但是他們動手能力強,,肯吃苦,,適合技能動手。如果教材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的話,,反而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模式,由任務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索,去動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體現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例如CA6140 型車床電氣控制線路,,可以給學生設置情境,,并提出要求,讓他們設計并完成一個機床電器控制柜,,以生產任務的形式引出相關知識,。學生為了能完成這項任務,必須要掌握車床的控制要求運動形式等相關理論知識,,終完成整個線路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排除,。為此,課程教材應根據企業(yè)崗位和教學實踐的需求變化,,調整部分教材內容來適應學生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內容要兼顧國家技能鑒定要求,涵蓋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中級)的知識和技能點要求,,在國家技術標準下,,編寫適合一體化課堂的新型教材。
教材編好后,,要先作為校本教材反復試用,,專家審核通過后才能全國推廣。
2. 內容整合,,使教材知識更具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常是學完低壓元器件和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后再來學習常用機床電氣檢修,,時間長,,跨度大,而且前面這部分知識點多,,需要學生記憶和掌握的內容也多,。授課時,學生很難和實際相,,往往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授,,到后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還是又忘記了,。針對實踐中出現的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將低壓元件,、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合到常用機床線路檢修中去,。例如:講CA6140 型車床時,先講授用到的相關低壓元件(低壓斷路器,、交流接觸器,、按鈕、中間繼電器,、熱繼電器,、熔斷器),然后根據車床的控制要求學習相關線路(點動控制,、自鎖控制,、順序控制)。編排上還是理實一體化,,學生學完相關知識,,接著裝配、調試繼而完成工作任務,。這樣的編排也符合人社部對一體化課程改革的要求,,突出實用性,能夠為今后學生走向社會,,快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手段的開發(fā)和應用
生產機械的電氣控制是由機械,、電動機、低壓元器件及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等多門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想學好這門課程,,還需要學生對生產機械的作用、基本結構,、主要運動形式以及對電氣控制的要求都有基本了解,。這是課程的難點。教師只有合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掌握知識,,達到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對機床大多沒有概念,大部分人甚至從來都沒見過機床設備,,如果還按照以往直接講述理論知識的話,,那么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真正步入工作崗位進行檢修時,,還是不具備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在講授每種機床的相關知識時,,必須用大量的課時,,讓學生熟悉機床設備的結構、運動形式以及它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梢灾苯淤徺I淘汰的二手設備,供學生實訓使用,。這種設備不需要能加工工件,,只要能運行,就*符合教學要求,。授課前讓學生參觀并進行簡單的操作,,讓學生對機床設備的各個電器、電動機在設備的安裝位置,、所起作用,、配線方式和走線路徑都有充分的認識之后再進行教學。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從網上下載仿真軟件,。這種仿真軟件從拆裝到操作都講解得非常清晰。此外,,可以利用機床模型,、多媒體等直觀手段,以達到以上目的,??傊谡n之前,,必須讓學生對機床設備具有感性認識,,這樣學習起來學生容易接受。
2. 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
由于生產機械的控制要求非常復雜,,常采用多電
拖動,相對來說控制環(huán)節(jié)多,,線路繁瑣。然而,,再復雜的電氣線路,,也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也是由基本的控制環(huán)節(jié)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而成,而這些基本控制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前面已經學過的基礎知識,。只要教師適當引導,,稍加指點,學生即可理解和掌握,。
每種機床線路都有自己*的控制特點,。其實在講授時,主要抓住線路特點,,重點講清楚,,難點自然迎刃而解。例如講授Z3050 搖臂鉆床電路,,可以先根據被控對象將整個線路劃分幾個模塊,,如冷卻泵電機是手動正轉控制,主軸的旋轉是自鎖控制,,搖臂的上升下降是采用位置控制,,講清楚放松--上升( 下降)--夾緊的過程,液壓泵電動機是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后再將所有模塊整合起來分析,,同時注意講清電磁閥YA 的作用。
3.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安裝,、調試、維修多方面綜合性能力,。實際上生產設備電氣控制線路千差萬別,,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一一討論和講解,要求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不能生搬硬套靈活運用,。為達到這一目的,授課過程中,,應注意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車床電路在講解前,,教師先給出控制要求,,啟發(fā)學生根據控制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電路圖,。其次教師給出正確電路,學生自己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進一步改進,。后教師歸納總結,,講評,同時注意講解出線路的關鍵問題,,即設備在實際使用時,,還必須設有安全保護措施,如:打開床頭皮帶罩后,,切斷控制電路的電源,,三臺電動機不能工作;若配電箱的門打開,,總電源開關QF 自動跳閘,。學生的主動參與,加深了對線路的理解,,培養(yǎng)了其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安裝線路,加強動手技能,,后讓學生去檢修排故,,讓所學的理論知識順利地實現轉化,真正實現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
4. 充分利用教師自身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說,“名醫(yī)一把刀,,名角一臺戲,,名師一堂課”,教師的功底在課堂上得以凸顯,。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自身條件,,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作用也是事半功倍。在機床故障檢修時,,常常利用實訓柜讓學生學習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步驟,。很多學生對線路原理分析得頭頭是道,一到實訓柜前就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所以練習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親自示范,,邊分析邊檢修,注意講清檢修步驟,,動作規(guī)范,,直至學生掌握后再能讓他們獨立檢修故障,。學生獨立檢修教師設置的人為故障點時,應從簡單到復雜,,故障點從一個到多個進行,,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檢修時,,教師要認真監(jiān)護、跟蹤學生檢修思路,,及時發(fā)現學生檢修思路出現的偏差并給予指導,,糾正在操作中的錯誤動作,并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注重培養(yǎng)出幾名學生,,由點帶面地逐步讓全體同學集體提升技能,。對授課內容教師也要及時總結歸納。這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對知識系統(tǒng),、科學的梳理過程。好的總結能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技能水平都需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勝任這種一體化教學,。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鉆研,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精彩而富有生命的課堂,。
三,、注重輔助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應用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各種素材。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學資源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完善的教學環(huán)境。首先,,根據教材進行工作頁的編制,。工作頁是教師梳理教學思路、設計課程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材料,,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學會工作,,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其次,注重微課的開發(fā),。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而精悍,便于利用移動終端學習的特點,。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更能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既可以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所學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資源拓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
四,、合理構建學習小組,,注重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中職學校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學習的重要方式。中職學校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表達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等具有突出成效,。
小組在組建時以每組3 ~ 4 人為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組合均勻分配。教師可以根據測評隨時調整小組成員,,有利于全班各組之間公平競爭打好基礎,。教師還要給予各組適當的指導,充分調動組員的參與性與積極性,,讓每位成員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形成團隊協作的良好氛圍。實訓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操作的規(guī)范化,,特別要強調維修電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的重要性,,強化安全意識,讓學生在學校就養(yǎng)成安全文明生產的好習慣,。
總之,,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方式也不盡相同。
無論怎樣,,教師都要盡心盡力地對每堂課進行精心設計,,以期待達到的教學效果。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