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采取無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種食用菌從混雜的微生物中,,單獨地分離開來,這個過程叫做菌種分離,。從分離過程中得到的菌絲體純化后,,就是純菌種。在實驗室條件下,,以人工使純菌種大量生長和繁殖的方法,,叫做培養(yǎng)。下面由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如何培養(yǎng)菌種,。
1.1材料
1.1.1 菌種 枯草芽孢桿菌。
1.1.2 培養(yǎng)基 (1)LB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10g,蒸餾水1000ml,,pH為7,,(可溶性淀粉20g)瓊脂20g。
(2)篩選用培養(yǎng)基:含有2%可溶性淀粉的LB培養(yǎng)基,。
(3)種子培養(yǎng)基:豆餅粉4%,,玉米粉3%,Na2HPO40.8%,,(NH4)2SO40.4%,,NH4Cl0.15%,H2O,。
(4)發(fā)酵培養(yǎng)基:豆餅粉5.6%,,玉米粉7.2%,Na2HPO40.8%,,(NH4)2SO40.4%,, NH4Cl0.13%,CaCl20.13%,,α—淀粉酶50g,。
【2】 1.1.3 主要試劑
蔗糖、葡萄糖,、淀粉,、玉米淀粉、麥芽糖,、酵母浸出物,、胰蛋白胨,、(Beef Extract)、尿素,、氯化銨,、硫酸錳、硫酸鎂,、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硫酸亞鐵,、氯化鈉和氯化鈣,。
1.1.4 儀器設備
控溫搖床、高壓蒸氣滅菌鍋,、電子天平,、pH測定儀,、無菌操作臺和紫外分光光度計,。
1.2方法
1.2.1 培養(yǎng)基的制備
(1)稱量
按培養(yǎng)基配比依次準確地稱取酵母膏、NaCl,、蛋白胨放入燒杯中,,并在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注:酵母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燒杯或表面皿中稱量,,用熱水溶化后倒入燒杯,也可放在稱量紙上,,稱量后直接放入水中,,這時如稍微加熱,酵母膏便會與稱量紙分離,,然后立即取出紙片,。
(2)溶化
可溶性淀粉溶液的配制方法:將所需克數(shù)的可溶性淀粉放入一個小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攪拌成糊狀,,然后將糊狀溶液均勻倒入少于培養(yǎng)基總體積的沸水中,一邊攪拌一邊加熱,,待其溶化成透明狀后繼續(xù)在電爐上加熱5分即制成可溶性淀粉溶液,。 如果配制固體培養(yǎng)基時,將已準備好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倒入燒杯中,,將稱好的瓊脂放入已溶的藥品中,,再加熱溶化,補水到所需的總體積,。在制備用三角瓶盛固體培養(yǎng)基時,,一般也可先將一定量的液體培養(yǎng)基分裝于三角瓶中,,然后按2%的量將瓊脂直接分別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熱溶化,,而是滅菌和加熱溶化同步進行,,節(jié)省時間。 在瓊脂溶化過程中,,應控制火力,,以免培養(yǎng)基因沸騰而溢出容器。同時,,需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燒焦。配制培養(yǎng)基時,,不能用銅或鐵鍋加熱溶化,,以免離子進入培養(yǎng)基中,影響細菌生長,。
(3)調pH 培養(yǎng)基配好以后,,先用精密pH試紙測量培養(yǎng)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養(yǎng)基中逐滴加1mol/LNaOH,,邊加邊攪拌,并隨時用pH試紙測其pH,,直到pH達7為止,;反之,用1mol/LHCl進行調節(jié),。 對于有些要求pH較精細的微生物,,其pH的調節(jié)可用酸度計進行。 注意:pH不要調過頭,,以避免回調而影響培養(yǎng)基內各離子的濃度,,配制pH低的瓊脂培養(yǎng)基時,若預先調好pH并在高壓蒸汽下滅菌,,則瓊脂因水解不能凝固,,因此應將培養(yǎng)基的成分和瓊脂分開滅菌后再混合,或在中性pH條件下滅菌,,再調整pH,。
(4)分裝 按照實驗要求,可將配置的培養(yǎng)基分裝入試管內或三角瓶中,。 液體分裝:分裝的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分裝三角瓶的量則根據(jù)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過三角瓶的一半為宜,。 固體分裝:分裝于試管中的應不超過試管的1/5,,滅菌后制成斜面,;分裝三角瓶的量以不超過一半為宜。
(5)加塞 培養(yǎng)基分裝完畢后,,在試管口上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yǎng)基內而造成污染,并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
(6)包扎 加塞后,,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外邊再用一道麻繩扎好。用記號筆注明培養(yǎng)基名稱,,組別,,配制日期。三角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紙,,用麻繩以活結扎好,使用時容易解開,,同樣注明,。
(7)滅菌 將配置好且包扎完畢的固體,、液體培養(yǎng)基及本實驗涉及的試管,、三角瓶等及400ml純水于高壓滅菌器中以0.14Mpa,121℃條件下高壓蒸汽滅菌20分鐘,。
(8)斜面擱置 將培養(yǎng)基冷卻至50℃左右時放置斜面,,斜面在試管的1/2處為宜,待斜面凝固后,,放置于冰箱中待用,。
1.2.2菌種的篩選與保藏
(1)倒平板 將實驗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加熱溶化,待冷卻至55—60℃時,,倒平板9皿,。
(2)稀釋 用接種環(huán)取菌種,放入盛90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搖,。用一支1ml無菌吸管吸取1ml菌液加入盛有9ml無菌水的大試管中充分混勻,然后用無菌吸管從此試管中吸取1ml加入另一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以此類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釋度的菌液,。
(3)劃線 將平板底面分別用記號筆寫上10-4,、10-5、10-6三種稀釋度(共三組)然后用接種環(huán)分別沾取濃度為10-4,、10-5,、10-6稀釋液并對號在相應平板上劃線,室溫下靜止5—10min,,使菌液吸附進培養(yǎng)基,。
(4)培養(yǎng) 將培養(yǎng)基平板倒置于37℃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3天,,觀察淀粉圈,。對有淀粉圈的菌落,測量淀粉圈的直徑D,,菌落直徑r,,計算D/r的比值,可進行拍照,,選擇淀粉圈較大的菌落作為后續(xù)實驗的菌種,。
(5)接種 接種到斜面培養(yǎng)基中,標注上日期等信息,。放入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作為一級種子,。
(6)保藏 斜面置于37℃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3天,,觀察菌種長勢好壞,,若菌種長勢好則將其放入冰箱中保藏,若長勢不好則需多次斜面轉接,。
以上內容是由喆圖小編整理的方案,,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咨詢,,上海喆圖。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