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北京中諾泰安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致病菌真菌毒素檢測產(chǎn)品>>真菌毒素檢測項目>> 嘔吐毒素速測卡、鐮刀菌毒素檢測卡
程:
嘔吐毒素的快速檢測
方法編號:CDC-5581
1.適用范圍:快速篩查糧食或飼料中嘔吐毒素是否超標以及食物中毒發(fā)生后快速篩查中毒因子是否為嘔吐毒素,。
2.檢測原理:基于競爭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液中如果含有嘔吐毒素,其濃度又高于檢測試紙的靈敏度,,則會與試紙卡上的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使應該在試紙上出現(xiàn)的紅色T線不顯色,結果判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3.靈敏度: 100ppb
4.樣品前處理
4.1取5g以上有代表性的粉碎后的谷物樣品(過20目篩),準確稱取1g均勻粉碎試樣加入到離心管中,。
4.2將20倍濃縮稀釋液用純凈水按1:19稀釋成常量稀釋液備用,。
4.3根據(jù)殘留*的不同,參照常量稀釋液加入量表,,向離心管中準確加入常量稀釋液,,將瓶塞蓋緊密封,用力振蕩5分鐘,,將提取液倒入1.5ml離心管中,,靜置或離心得到樣品上清液。
殘留* ppb | 200 | 500 | 1000 |
常量稀釋液加入量(mL) | 2 | 5 | 10 |
4.4其它樣品如中毒殘留物,,取約2g樣品加入到離心管中,,加入5ml常量稀釋液,用力振蕩2分鐘,。靜置或離心得到樣品上清液,。
5.測試步驟:取出測試卡,開封后平放在桌面,,用滴管逐滴加入3滴樣品提取液于測試卡橢圓形孔中,,如到30秒時在長方形觀測窗中無液體移行,可補加1滴樣液,, 在5~10分鐘內判斷結果,。
赤霉病麥中毒
(一)流行病學特點
麥類赤霉病在我國流行很廣,除新疆外,,全國各地均有流行,,幾乎每年都有發(fā)生,一般每3~4年有一次大流行,,每流行一次,,就發(fā)生一批人畜食物中毒。中毒多發(fā)生于麥收季節(jié)因吃了受病害的新麥而中毒,,也有因誤食庫存病麥或霉麥引起中毒的,。目前已知引起中毒的主要物質是鐮刀菌的菌種.如禾谷鐮刀菌產(chǎn)生的代謝產(chǎn)物——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又稱嘔吐毒素)。
(二)臨床表現(xiàn)和預后
發(fā)病急,,潛伏期一般在半小時~1小時,,快的十幾分鐘內即可出現(xiàn)癥狀,,長的可延至2~4小時。主要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頭痛、嗜睡,、流涎,、乏力,少數(shù)病人有發(fā)熱,、畏寒等,。病人一般1天左右,慢的1周可自行消失癥狀,。預后良好,。未見死亡病例報告。
(三)診斷依據(jù)
在赤霉病麥流行地區(qū),。有肯定的近期進食新麥或庫存?。梗湹臍v史。食后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癥狀,、病程短,、預后好等特點。從病人吃剩的小麥及其制品.如面粉,、面包、面條等食品中檢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可作為該中毒癥判斷依據(jù),。
具體診斷依據(jù)行業(yè)標準WS/Tll—1996(霉變谷物中嘔吐毒素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四)治療原則
對癥治療,。
(五)控制及預防
1.糧食部門必須嚴格按收購標準收購小麥,,赤霉病麥必須在4%以下方可收購。
2.糧食和食品加工廠可用打麥機,、鼓風機或振動篩去除霉粒,,或用碾米機或軋輥機碾皮1~2次,可減少赤霉病麥中的部分毒素,。
3.動員和教育農民利用晴天,,抓緊晾曬收獲后的小麥.防止霉變。
4.群眾自貯的已霉變的小麥以及赤霉病麥.可用清水或泥漿水漂浮法去掉霉變麥粒,,反復搓洗,?;蛴?%石灰水浸泡24小時(1份病麥、3份水.浸泡12小時后換水,,再浸泡12小時),,取出曬干后再食用。
5.一旦發(fā)生中毒,,應立即封存病麥或霉麥,。
6.制定小麥中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并加強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