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簡要介紹下光學顯微鏡的一個歷史,,有想了解顯微鏡或對顯微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個參考,。
光學顯微鏡歷史(版權所有,,請勿復制):
1673~1677年期間,列文·虎克制成單組元放大鏡式的高倍顯微鏡,,其中九臺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在動、植物機體微觀結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紀,,高質量消色差浸液物鏡的出現(xiàn),使顯微鏡觀察微細結構的能力大為提高,。1827年阿米奇*個采用了浸液物鏡,。19世紀70年代,德國人阿貝奠定了顯微鏡成像的古典理論基礎,。這些都促進了顯微鏡制造和顯微觀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并為19世紀后半葉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內的生物學家和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細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光學顯微鏡本身結構發(fā)展的同時,顯微觀察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1850年出現(xiàn)了偏光顯微術,;1893年出現(xiàn)了干涉顯微術,;1935年荷蘭物理學家澤爾尼克創(chuàng)造了相襯顯微術,他為此在1953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古典的光學顯微鏡只是光學元件和精密機械元件的組合,,它以人眼作為接收器來觀察放大的像。后來在顯微鏡中加入了攝影裝置,,以感光膠片作為可以記錄和存儲的接收器?,F(xiàn)代又普遍采用光電元件、電視攝象管和電荷耦合器等作為顯微鏡的接收器,,配以微型電子計算機后構成完整的圖象信息采集和處理系統(tǒng),。
表面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透鏡可以使物體放大成像,光學顯微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把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足以觀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學顯微鏡通常采用兩級放大,,
光學顯微鏡分別由物鏡和目鏡完成。被觀察物體位于物鏡的前方,,被物鏡作*級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實象,,然后此實像再被目鏡作第二級放大,成一虛象,,人眼看到的就是虛像,。而顯微鏡的總放大倍率就是物鏡放大倍率和目鏡放大倍率的乘積。放大倍率是指直線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積比,。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