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量法(熱重分析法,,GB/T 17144-1997)
原理
基于熱重分析技術,,通過程序控制加熱溫度,,使樣品在惰性氣體(如氮氣)氛圍中逐步升溫,經歷蒸發(fā),、裂解,、縮合等過程,最終殘留的碳質殘渣即為殘?zhí)?。儀器通過實時監(jiān)測樣品質量隨溫度的變化,,計算出殘?zhí)亢俊?/p>
操作步驟
樣品稱量:稱取約 1~2 克樣品(精確至 0.1mg),,置于專用石英坩堝中,。
加熱程序:
低溫階段(室溫~150℃):蒸發(fā)樣品中的輕組分(如溶劑)。
中溫階段(150~500℃):樣品裂解生成揮發(fā)性物質,,剩余物質開始縮合,。
高溫階段(500~600℃):殘渣碳化,形成穩(wěn)定殘?zhí)俊?/p>
數據處理:根據加熱前后樣品質量差,,計算殘?zhí)堪俜直龋ㄒ再|量分數表示),。
特點
優(yōu)勢:
自動化程度高,無需人工值守,,操作簡便,。
樣品用量少(僅需 1~2 克),適用于貴重或微量樣品,。
分析速度快,,單次測試約 30~60 分鐘。
測量范圍廣(0.01%~100%),,精度高(相對誤差≤5%),。
適用范圍:
石油產品(如潤滑油,、燃料油、蠟油,、渣油等),。
化工產品(如瀝青、焦炭,、高分子材料熱穩(wěn)定性評估),。
可替代傳統康氏法(適用于殘?zhí)亢浚?.1% 的樣品)。
二,、康氏法(康拉德遜殘?zhí)繙y定法,,GB/T 268-1987)
原理
基于傳統蒸發(fā) - 碳化法,將樣品在無空氣通入的條件下加熱,,使其蒸發(fā)和分解,,最終殘留的焦狀殘渣經高溫煅燒后,稱量得到殘?zhí)亢俊?/p>
操作步驟
樣品預處理:稱取約 10 克樣品(精確至 0.5 克),,置于康氏殘?zhí)繜恐小?/p>
加熱碳化:
在砂浴中加熱燒瓶,,使樣品蒸發(fā)并形成殘渣。
殘渣在高溫(700℃左右)下進一步碳化,,生成殘?zhí)俊?/p>
煅燒與稱量:將殘渣轉移至坩堝中,,在高溫爐中煅燒至恒重,計算殘?zhí)抠|量分數,。
特點
優(yōu)勢:
經典方法,,適用于殘?zhí)亢枯^高(>1%)的樣品,如渣油,、瀝青等,。
設備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局限性:
人工操作繁瑣,,需全程監(jiān)控加熱過程,耗時較長(單次測試約 2~3 小時),。
樣品用量大,,對低殘?zhí)繕悠罚ǎ?.1%)誤差較大。
適用范圍:
石油煉制行業(yè)(評估重油,、渣油的結焦傾向),。
潤滑油生產(判斷添加劑或基礎油的熱穩(wěn)定性)。
兩種方法的對比與選擇
項目微量法(熱重法)康氏法
原理熱重分析,,程序控溫蒸發(fā) - 碳化 - 煅燒
樣品用量1~2 克約 10 克
分析時間30~60 分鐘2~3 小時
殘?zhí)糠秶?span style="white-space:pre">0.01%~100%>1%
自動化程度高(自動控溫,、數據采集)低(人工操作)
精度高(相對誤差≤5%)較低(尤其對低殘?zhí)繕悠罚?/p>
適用場景微量樣品、高精度需求,、快速分析高殘?zhí)繕悠?、傳統工藝驗證
選擇建議
優(yōu)先選微量法:若樣品量少,、需快速檢測或殘?zhí)亢枯^低(如汽油、柴油添加劑),,或需自動化分析,。
選康氏法:若樣品殘?zhí)亢扛撸ㄈ缭汀r青),,且對設備成本敏感,,或需符合傳統工藝標準。
注意事項
方法標準:微量法遵循 GB/T 17144,,康氏法遵循 GB/T 268,,需根據行業(yè)標準選擇合適方法。
樣品代表性:取樣時需確保均勻,,避免輕組分揮發(fā)或雜質干擾,。
儀器維護:微量法需定期校準溫控系統和天平,康氏法需清潔燒瓶和坩堝,,避免殘留污染,。
通過合理選擇測定方法,可準確評估石油產品的殘?zhí)刻匦?,為生產工藝優(yōu)化,、質量控制及設備運行維護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