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高溫測試是驗證芯片在高溫環(huán)境下可靠性、穩(wěn)定性及功能完整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主要模擬車輛在引擎艙高溫,、長時間行駛或氣候(如沙漠地區(qū))等場景下的工作狀態(tài),。以下是關于汽車芯片高溫測試的詳細介紹:
驗證高溫適應性:確保芯片在高溫環(huán)境中不出現(xiàn)功能失效,、性能衰退或物理損壞(如電路燒毀、封裝融化等),。
暴露熱設計缺陷:通過高溫加速暴露芯片散熱設計,、材料耐高溫性或工藝缺陷(如熱應力集中、焊料融化等),。
符合車規(guī)標準:滿足汽車電子行業(yè)(如 AEC-Q100,、ISO 16750-2 等)對芯片耐高溫性能的強制要求,確保芯片適用于車載高溫場景(如引擎艙,、功率模塊附近),。
結構特點:
具備高精度溫控系統(tǒng),,可模擬恒定高溫環(huán)境(如 85℃~175℃),部分設備支持濕度加載(如高溫高濕測試),。
箱內溫度均勻性通??刂圃?±2℃以內,支持長時間連續(xù)運行(數(shù)百至數(shù)千小時)。
核心參數(shù):
溫度范圍:常見為 - 70℃~200℃,,車規(guī)測試高溫端通常為 125℃,、150℃或更高(如 Grade 0 標準下的 175℃);
升溫速率:可設定為 5℃/min~20℃/min,,部分設備支持快速升溫,。
恒定高溫暴露:
芯片樣品在設定高溫下持續(xù)工作或靜置,通過監(jiān)測其電氣性能(如電壓,、電流,、邏輯功能)和物理狀態(tài)(如外觀變形、焊點融化)評估可靠性,。
高溫工作測試:
模擬芯片在高溫下的實際負載場景(如滿負荷運行),,檢測其是否因發(fā)熱導致性能下降(如頻率降頻、信號延遲增加),。
失效判定依據(jù):
電氣性能:超過規(guī)格書規(guī)定的閾值(如工作電壓波動 ±5%,、時鐘頻率偏差 ±1%);
物理損壞:封裝材料碳化,、引腳氧化,、芯片內部短路等。
AEC-Q100(汽車電子可靠性標準):
芯片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暴露于高溫(如 150℃,、175℃)中存儲 1000 小時,驗證材料長期耐高溫能力,。
要求芯片在最高工作溫度(如 125℃,、150℃)下持續(xù)運行 1000 小時以上,期間定期檢測電氣性能,。
高溫工作壽命測試(High Temperature Operating Life, HTOL):
高溫存儲測試(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HTS):
其他標準:
樣品準備:
初始檢測:
高溫測試執(zhí)行:
案例 1:HTOL 測試
階段 | 溫度 | 持續(xù)時間 | 檢測頻率 |
---|
高溫工作 | 125℃ | 1000 小時 | 每 24 小時抽檢 |
案例 2:高溫存儲測試
階段 | 溫度 | 持續(xù)時間 | 檢測節(jié)點 |
---|
高溫存儲 | 150℃ | 1000 小時 | 0 小時,、500 小時、1000 小時(檢測外觀及電氣性能) |
中間及最終檢測:
失效分析:
若出現(xiàn)性能異常或物理損壞,,通過紅外熱成像,、能譜分析(EDS)等手段定位原因(如芯片結溫超標、封裝材料熱降解),,并推動設計改進(如優(yōu)化熱傳導路徑,、更換耐高溫封裝材料)。
電氣失效:
晶體管退化:高溫加速半導體器件老化,,導致閾值電壓漂移、漏電流增加,;
互連失效:金屬導線(如鋁,、銅)在高溫下發(fā)生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形成開路或短路,;
ESD 保護失效:高溫下靜電防護結構性能下降,,導致芯片易受瞬態(tài)電壓沖擊。
物理失效:
封裝變形 / 融化:環(huán)氧樹脂基封裝材料玻璃化轉變溫度(Tg)不足,,導致高溫下軟化或開裂,;
焊點失效:焊料(如 SnPb)在高溫下發(fā)生蠕變,或與引腳金屬間形成脆性金屬間化合物(IMC)層,;
芯片裂紋:芯片與封裝基板熱膨脹系數(shù)不匹配(CTE 失配),,導致熱應力集中開裂。
熱管理失效:
芯片結溫(Tj)控制:
散熱條件模擬:
長期老化效應:
更高溫測試需求:
原位實時監(jiān)測:
熱 - 電耦合測試:
通過嚴格的高溫測試,汽車芯片可確保在引擎艙,、電池管理系統(tǒng)等高溫場景下穩(wěn)定工作,,為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車載電子系統(tǒng)的可靠性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