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孔面銅測試儀 型號:HAD-T70
1. 產(chǎn)品簡介:
HAD-T70適用于印制線路板孔內及表面銅層厚度的非破壞性測量,本儀器擁有非常高的多功能性,,它集快速精確、簡單易用,、質量可靠等優(yōu)勢于一體,,同時它也是專為測量剛性及柔性、單層,、雙層或多層印刷電路板上的電鍍銅測量而設計,。
2、產(chǎn)品功能和特點:
1) 孔銅測試和面銅鍍層厚度測試一體式設計,,一機多用,,性價比高。
2) 孔銅測試采用電渦流原理實現(xiàn)孔內銅厚度準確的測量,,快速無損的測量孔內鍍層厚度,。
3) 面銅測試采用微電阻方法來達到對表面銅準確的測量,無需破壞樣品,。
4) 10.1寸觸控式彩色屏幕,,操作界面輕松上手,量測與統(tǒng)計一目了然,。
5) 孔銅面銅測試時間均有溫度補償功能,,所測數(shù)據(jù)穩(wěn)定性高。
6) 內置工業(yè)控制PC電腦,,無限制(硬盤儲存大小決定)應用程序和儲存數(shù)據(jù)要求,。
7) 孔銅采用進口測試探頭,并且可以自用更換,。
8) 面銅采用可更換探針設計,,單獨更換探針,,節(jié)省成本。
9) 面銅探針有多種間距可選,,根據(jù)測試面積大小,,可以進行選擇更換。
10) 全電腦軟件界面操作,,孔銅和面銅測試快速切換,。
11) 具有高的可擴展性,可以直接進行擴展MES連接,,自定義報表統(tǒng)計,,打印,保存等,。
12) 測試頭采用快速插拔式接頭設計,,更換簡單易操作。
13) 出廠預設校準程序,,并且可以獨立設定孔銅校準程序和面銅校準程序,。
14) 可以設定校準因子,補償,,銅的電導率等參數(shù),,以符合產(chǎn)品規(guī)格與標準。
15) 測量單位可以公制,,英制進行轉換,。
16) 中英文操作界面,方便使用,。
17) 儀器采用輕質鋁合金全金屬外殼,,并進行陽極氧化處理,堅固耐腐蝕,。
面銅測試工作原理
面銅測試采用微電阻測試技術,,利用四根接觸式探針在表面銅箔上產(chǎn)生電信號進行測量,當探頭接觸銅箔樣品時,,恒定電流通過外側兩根探針,,而內側兩根探針測得該電壓的變化值。根據(jù)歐姆定律電壓值被轉換為電阻值,,利用一定的函數(shù),,計算出厚度值,不受絕緣板層和線路板背面銅層影響,。
孔銅測試原理
應用電渦流測試技術,。測量時利用探頭釋放出電磁波,當磁場切割金屬層時會發(fā)生磁場變化,,通過計算此變化量計算出孔壁銅厚度,。測量不受板內層影響,,即使是雙層板或多層板,甚至在有錫或錫/鉛保護層的情況下,,同樣能夠良好工作,。另外,探頭采用溫度補償技術,,即使是剛從電鍍槽內取出的板,,也能測量孔銅厚度。
技術參數(shù)
顯示屏 高亮度 10.1 寸彩色 IPS-觸摸屏
單 位 可切換公制(um)及英制(mils)單位選擇,。
連接口VGA接口,,RJ-45千兆網(wǎng)絡接口,2*USB2.0接口,,孔銅探頭接口,,面銅探頭接口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量測點數(shù)、平均值,、極差,、高值、低值等,。
儲存量 根據(jù)硬盤大小,,可以無限制儲存程序和測試記錄文件。
測試模式 可選擇單次,、連續(xù)測量模式,。
面銅準確度 準確度:5%,,參考標準片,。
面銅測試范圍 0.2-500μm (0.008-19.69mil)。
面銅校準方式 兩點校準或者多點校準,,不需要切換測試檔案,,單個程序可以全量程覆蓋。
面銅探頭 采用微電阻測試技術,。
孔銅準確度 5%,,參考標準片。
孔銅分辨率 0.01 mils (0.25μm)電渦流:遵守ASTM E37696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孔銅精確度 1.2 mil時,,1.0% (典型情況下)。
孔銅測量厚度范圍 1--105μm (0.04-- 4.13 mils),。
孔徑范圍 Φ0.899 mm--Φ3.0 mm,,孔最小直徑Φ35 mils (Φ899 μm)。
校準方式 單點標準片校正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