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團聚體分析儀是用于測定土壤團聚體組成和穩(wěn)定性的重要儀器,,其測定方法主要包括濕篩法、干篩法及一些在此基礎上的改進方法等,,以下是對這些測定方法的綜述:
干篩法
原理:基于土壤團聚體在無外力破壞的干燥狀態(tài)下,,通過不同孔徑的篩子振動分級,將土壤團聚體按粒徑大小進行分離,。
操作步驟:首先取適量自然風干的土樣,,輕輕去除其中的植物殘體等雜物。將土樣放在一套由上而下孔徑逐漸減小的篩子(如2mm,、1mm,、0.5mm等)最上層,通常將篩子置于振篩機上,,以一定的振動頻率和時間(如100次/分鐘,,振動10分鐘)進行振動篩分。振動結束后,,分別稱量每個篩子上截留的土壤團聚體重量,,計算不同粒徑團聚體的含量占總土樣重量的百分比。
適用范圍:主要用于研究土壤團聚體的粒徑分布,,了解土壤在自然干燥狀態(tài)下的團聚狀況,,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土壤或研究與土壤干燥狀態(tài)相關的物理性質時使用,。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快速,能夠直觀地反映土壤團聚體的粒徑分布情況,。缺點是沒有考慮水分對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在自然濕潤狀態(tài)下的團聚體特性。
濕篩法
原理:模擬土壤在濕潤狀態(tài)下受到雨滴打擊和水流沖刷等外力作用時,,團聚體的穩(wěn)定性情況。利用不同粒徑的篩子在水中進行振動,,使土壤團聚體在水流和振動的作用下發(fā)生分散和分級,。
操作步驟:將一定量的新鮮土樣或飽和土樣放入濕潤的篩子(一般采用5個或更多不同孔徑的篩子,,如5mm、2mm,、1mm,、0.5mm、0.25mm)上,,將篩子浸入水中,,通常采用機械或手動的方式進行上下振動,振動時間和頻率根據具體研究和標準方法而定,,如在每分鐘30次左右的頻率下振動10分鐘,。振動完成后,將各級篩子上的團聚體洗入已知重量的容器中,,烘干后稱重,,計算各級團聚體的含量及相關穩(wěn)定性指標,如平均重量直徑(MWD),、幾何平均直徑(GMD)等,。
適用范圍:廣泛應用于各種土壤類型,尤其適用于研究土壤團聚體在濕潤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對于評估土壤抗侵蝕性,、保水性等與水分相關的土壤物理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更接近土壤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實際狀態(tài),,能夠較好地反映土壤團聚體在水分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缺點是操作相對復雜,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樣品處理和分析,,且對于一些粘性較大的土壤,,可能會出現(xiàn)團聚體不易分散或堵塞篩孔的問題。
改進的濕篩法
慢速濕篩法:在常規(guī)濕篩法的基礎上,,降低振動速度和頻率,,延長振動時間。例如,,將振動頻率降低至每分鐘10-15次,,振動時間延長至30分鐘甚至更長。這種方法更溫和,,能夠更細致地研究土壤團聚體在較弱外力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變化,,適用于對團聚體穩(wěn)定性較為敏感的土壤,如結構良好的森林土壤或濕地土壤等,。
預濕處理濕篩法:在進行濕篩之前,,對土樣進行不同方式的預濕處理,如快速浸泡預濕,、緩慢滴水預濕等,??焖俳蓊A濕是將土樣迅速放入水中浸泡一定時間后再進行濕篩,可模擬暴雨等強降水條件下土壤團聚體的穩(wěn)定性,;緩慢滴水預濕則是通過緩慢滴水使土樣逐漸濕潤,,更接近土壤在自然降雨過程中的吸濕過程,有助于研究土壤團聚體在不同濕潤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差異,。
干篩-濕篩聯(lián)合法
原理與操作:先對土樣進行干篩,,獲取土壤團聚體的初始粒徑分布,然后將干篩后的各級團聚體分別進行濕篩,,進一步分析不同粒徑團聚體在濕潤狀態(tài)下的穩(wěn)定性變化,。通過對比干篩和濕篩的結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壤團聚體的性質,。例如,,先進行干篩得到2-5mm、1-2mm,、0.5-1mm等不同粒徑范圍的團聚體,,再分別對這些團聚體進行濕篩,計算各級團聚體在濕篩后的殘留率等指標,。
適用范圍與優(yōu)勢:適用于需要全面評估土壤團聚體粒徑分布和穩(wěn)定性的研究,。這種方法結合了干篩和濕篩的優(yōu)點,能夠同時提供土壤在干燥和濕潤狀態(tài)下的團聚體信息,,對于深入研究土壤結構的形成和演變,、土壤肥力與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