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短路是電池較為常見的一種故障,主要分為內部短路和外部短路,。以下是兩者的區(qū)別及相關的認證標準:
一,、電池內部短路與外部短路的區(qū)別
發(fā)生原因:
內部短路:電池內部的正負極直接接觸,,可能由于隔膜表面導電粉塵、正負極錯位,、極片毛刺,、電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藝因素,或者材料中金屬雜質,、低溫充電,、大電流充電、負極性能衰減過快導致負極表面析鋰,,以及振動或碰撞等機械和熱量濫用引起,。
外部短路:電池外部的正負極直接接觸,可能源于汽車碰撞引起的變形,、浸水,、導體污染或維護期間的電擊等外部因素。
短路過程:
內部短路:若是制造過程中的缺陷,,這種內短路是緩慢發(fā)生的,,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才會發(fā)展成為自發(fā)的內部短路。長時間孕育過程中的機制相當復雜,,且不知道何時會出現(xiàn)熱失控,。但其程度比較輕微,產生的熱量很少,,不會立即觸發(fā)TR(熱失控溫度TR),。
外部短路:正負極之間瞬間的超大電流會引起局部過熱,從而導致某個電池單體發(fā)生漏液,、爆裂,、自燃,并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導致更多的電池損毀,。
危害程度:
內部短路:雖然產生的熱量較少,但長時間積累可能導致電池性能下降,,甚至引發(fā)熱失控,。
外部短路:由于瞬間超大電流和局部過熱,,可能導致電池嚴重損毀,,甚至引發(fā)火災或爆炸。
二,、電池短路認證標準
為了確保電池在短路情況下的安全性,,各國和地區(qū)都制定了相應的認證標準。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電池短路認證標準:
GB 31241-2014《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
常溫外部短路測試:電池充滿電后,,放置在20℃±5℃環(huán)境中,,用導線連接正負,,電阻為80mΩ±20mΩ。監(jiān)測溫度變化,,當溫度下降到峰值低20%或短接時間達24h時終止,。接收標準為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最高溫度不超過150℃,。
高溫外部短路測試:電池充滿電后,放置在55℃±5℃環(huán)境中,,同樣用導線連接正負,,電阻為80mΩ±20mΩ。監(jiān)測溫度變化,,當溫度下降到峰值低20%或短接時間達24h時終止,。接收標準為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最高溫度不超過150℃,。
YD 1268-2003《移動通信手持機鋰電池及充電器的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充電的電池芯或電池分別在20℃±5℃和50℃±5℃的環(huán)境中放置2h。然后用導線短接正負極終端,,確保外部電阻<10mΩ,。短接后保持24h,溫度下降到原始溫度+短路后最大溫升×20%時終止,。接收標準為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IECEE CB體系:
IECEE CB體系是電工產品安全測試報告互認的國際體系,。各個國家的國家認證機構(NCB)之間形成多邊協(xié)議,,制造商可以憑借一個NCB頒發(fā)的CB測試證書獲得CB體系的其他成員國的國家認證。CB體系基于國際IEC標準,,如果一些成員國的國家標準還不能與IEC標準一致,,也允許國家差異的存在,但應向其他成員公布,。
UL認證:
UL 1642:美國安全檢測實驗室公司(也稱UL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于1985年10月推出的針對鋰電芯安全的規(guī)范標準,是國際上廣泛認證的評估鋰電芯在遭受各種故障情況下電池安全可靠性的標準,,主要針對電芯(cell),。
UL 2054:主要針對鋰電池組或鋰電池包(battery pack),適用于產品中用作電源的一次(不可充)和二次(可充)的電池,。這些電池可由單個電化學電池或兩個或更多個通過化學反應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鋰離子電池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組成,。
綜上所述,電池內部短路與外部短路在發(fā)生原因、短路過程和危害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為了確保電池在短路情況下的安全性,,各國和地區(qū)都制定了相應的認證標準來規(guī)范電池的生產和使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