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OZ系列PILZ安全繼電器使用方法及接線方式
我司在德國、美國都有自己的公司,,專業(yè)從事貿(mào)易行業(yè),,所以我司的技術人員為都會輪流到國外廠家學習技術。像皮爾茲這個品牌一直是我司的優(yōu)勢品牌,,我們每年這個拿貨的金額都達到了廠家的要求,因此我司的價格也是一年比一年好,,針對于最近業(yè)務反映客戶不懂PILZ安全繼電器接線方法,,我司技術人員高度重視,于今天為我們大家分享介紹PILZ安全繼電器的使用方法,,詳情如下:
德國PILZ安全繼電器使用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此類繼電器常見于電氣設備控制系統(tǒng)中,尤其是國外的進口設備中最為常見,。特別是在設備突然故障時,,在故障未消除或者故障未確認前,設備是無法正常運轉的,。以此防止設備故障后突然運行給人身或設備帶來危險,。
我們以PNOZ V安全繼電器為例,其內(nèi)部控制電路如下圖所示:
皮爾茲安全繼電器使用要點說明如下:
電源的接法,。圖中A1和A2為電源端子,,A1 接24V+;A2接0V。
在控制輸入電路中,,正常使用時,,需要在S11和S12 以及 S11和S22之間接入所需要的開關條件。一般為觸點或者按鈕接點,。
在復位電路中,,S33和S34之間需要接入相應的復位條件。與此同時,,Y1和Y2之間的條件也是復位電路的一部分,,兩者條件必須同時成立。
那么,,它們是如何運行的呢,?
A.若需要安全繼電器吸合(即K1,K2,,K4,,K5有電),只滿足輸入電路有電(即端子S12,,S22有電)是沒有用的,,要想讓K1,K2,,K4,,K5都閉合,除了S12,,S22有電以外,,還需要滿足K3閉合的條件。
B.若滿足K3閉合,,條件是K1,,K2,K4,,K5均失電,,并且復位電路有電(即端子Y2有電)。即S33到S34導通,,且Y1和Y2也同時導通,。
德國PILZ安全繼電器具有強制導向接點結構,是一個安全回路中所必須的控制部分,,它接受安全輸入,,通過內(nèi)部回路的判斷,確定性的輸出開關信號到設備的控制回路里,。簡單地說,,安全繼電器都是雙通道信號型,,只有兩個通道信號都正常時,安全繼電器才能正常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只要其中任一通道信號斷開,,安全繼電器都會停止輸出,直到兩個通道信號都正常且復位后才能正常工作,。
PILZ安全繼電器的要求
1,、在緊急停止解除時,機器不能出現(xiàn)突然再啟動;
2,、萬一機器安全電路發(fā)生故障時,,可以停止機器動力電源;
3、安全電路發(fā)生故障時,,機器不能再啟動;單靠雙重化是不行的,。
雙重化是必要的,但是除此之外,,比如如下幾個條件,,雙重化電路的互相檢查,確認所有安全電路已經(jīng)斷開一次,,必要時由作業(yè)者操作便可以啟動等條件,。
還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輸入的開關接線短路或電線外皮破損而引起的接地的可能性時,,必須預防因此而引起的機器突然啟動,。
實際上,為了方便安全電路的構成,,將安全繼電器和其他組件組合配套,,把基本的緊急停止電路、安全電路組成電路模塊的產(chǎn)品稱為安全繼電器模塊,。
皮爾茲安全繼電器是由數(shù)個繼電器與電路組合而成,,發(fā)生故障時做出有規(guī)則的動作確保實現(xiàn)急停、光柵或安全門等安全功能,,比如基本型繼電器的常開和常閉觸點通過機械聯(lián)鎖互連, 從而防止常開和常閉觸點同時閉合,。連接到對應的電路后,,繼電器可靠檢測到觸點故障, 從而大程度地確保人身和機械安全,。
繼電器用于接收輸入信號后輸出電力信號,,實現(xiàn)電路開閉的裝置。
通用繼電器暢銷的MY標配機械指示燈,,可確認接點的動作狀態(tài)
PNOZ系列PILZ安全繼電器使用方法及接線方式
相關產(chǎn)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