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的介紹與TR時間對信號的影響
核磁共振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的介紹與設(shè)置方法 | |
縱向弛豫時間T1是組織在特定磁場下的內(nèi)在特性,。人們對MRI脈沖序列的成像參數(shù)進行控制,以此來突出或縮小組織之間的T1差異,,從而改變組織之間的T1對比,。在大多數(shù)脈沖序列中,可改變圖像T1對比的主要參數(shù)是重復時間TR和翻轉(zhuǎn)角,,下面將對脈沖序列的重復時間TR進行簡要的介紹,。 若把樣本放入MRI的磁體內(nèi),會得到暫時的磁化,,形成縱向磁化強度矢量M0,。然后以拉莫爾頻率發(fā)射一個射頻脈沖,會得到一個自由感應(yīng)衰減信號FID,,它是由整個樣本產(chǎn)生的,,并沒有給我們提供關(guān)于信號的來源部位的信息及該信號是沒有空間分辨能力的。而為了得到相應(yīng)的空間信息,,我們必須對信號進行空間編碼,,而對信號進行空間編碼是通過MRI設(shè)備中的梯度線圈產(chǎn)生的線性梯度場來完成的。 為了對信號進行空間編碼,,我們必須在變化梯度是多次施加射頻脈沖,,反復施加的射頻脈沖順序稱為脈沖序列。每施加一個脈沖,,得到一個FID,,多次施加射頻脈沖,依次得到多個FID,。當從多個FID中獲得的信息放到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得到生成一副圖像的足夠信息。 重復時間(TR) 這里以π/2脈沖為例,,介紹重復時間(TR),。對質(zhì)子系統(tǒng)施加一個π/2射頻脈沖后,再施加一個π/2射頻脈沖,。這兩個π/2射頻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被稱為重復時間(time of repetition,,TR)即各次重復射頻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為重復時間,,見圖1。 圖1.TR代表兩個連續(xù)的π/2射頻脈沖間的時間間隔 在連續(xù)施加π/2射頻脈沖的時候,,TR對縱向磁化強度Mz恢復有什么影響呢,? (1)在施加射頻脈沖前,質(zhì)子系統(tǒng)縱向磁化強度矢量M0沿z軸,,大小為M0,。 (2)當*個π/2射頻脈沖作用后,磁化強度矢量M0翻轉(zhuǎn)到xOy平面內(nèi),,z軸沒有磁化強度矢量的分量,,此時的橫向磁化強度矢量Mxy的大小為M0。 (3)如果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遠遠大于組織的T1,,則在第二個π/2射頻脈沖作用前,,縱向磁化強度矢量Mz有足夠時間恢復到M0,結(jié)果第二個π/2射頻脈沖激勵后翻轉(zhuǎn)到xOy平面內(nèi)磁化強度矢量的大小仍為M0,。 (4)如果重復時間TR接近或小于組織T1,,經(jīng)過TR后,即第二個射頻脈沖作用前瞬間,,縱向磁化強度Mz僅部分恢復,其大小Mz<M0,,在xOy平面的橫向磁化強度有部分(或全部)衰減,,因橫向衰減比縱向恢復要快,可假設(shè)Mxy可忽略,。當?shù)诙€射頻脈沖作用后,,將把作用前已恢復的Mz翻轉(zhuǎn)到xOy平面,Mz的大小由公式Mz(t)=M0(1-e-t/T1),當t=TR時,,有 Mz(TR)=M0(1-e-TR/T1) 該式給出了第二個射頻脈沖作用前,,已恢復的縱向磁化強度的大小。 (5)脈沖作用后,,Mz將再次開始從零沿z軸恢復,,再經(jīng)過TR,第三個π/2射頻脈沖作用后,,僅將該射頻脈沖作用前已恢復的Mz翻轉(zhuǎn)到xOy平面內(nèi),,而翻轉(zhuǎn)到xOy平面內(nèi)的磁化強度更小。但經(jīng)過多次 射頻脈沖作用后,,下一次射頻脈沖作用后,,下一次射頻脈沖作用前磁化強度矢量的恢復將達到一個恒定的水平,此種狀態(tài)稱為穩(wěn)態(tài),。圖2為多次脈沖激勵后獲得的穩(wěn)態(tài),。 圖2. 多次脈沖激勵后獲得穩(wěn)態(tài) | |
獲得穩(wěn)態(tài)之后,,才接收FID信號或稱為數(shù)據(jù)采集。假若兩種不同的組織具有相同初始縱向磁化強度矢量M0,,但縱向弛豫時間T1不同,,使用短TR的脈沖序列,則短T1的組織縱向恢復比長T1的組織恢復快,。因此,,在第二次π/2射頻脈沖作用時,短T1組織的縱向磁化強度恢復的將比長T1組織的更多,,所以在第二次π/2射頻脈沖作用后短T1組織的產(chǎn)生的橫向磁化強度也將更大,。 | |
核磁共振實驗教學案例展示:不同TR時間與FID信號 | |
| |
圖3.TR=100ms時,信號幅值 | |
| |
圖4.TR=200ms時,,信號幅值 | |
| |
圖5.TR=1000ms時,,信號幅值 | |
| |
圖6.TR=1500ms時,信號幅值 | |
| |
圖7.TR=2000ms時,,信號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