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羊毛織物因其豐滿的手感,、優(yōu)異的保暖性、*的懸垂性以及良好的彈性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由于纖維表面共價結合的脂質以及高交聯(lián)(異肽鍵和二硫鍵)的致密鱗片層的存在,,使得本該親水的蛋白質纖維變得疏水,不僅影響羊毛織物穿著過程中的吸濕排汗性,,而且嚴重影響染料在纖維表面的吸附與擴散,。通過低濃度羥胺首先去除羊毛纖維表面共價結合的脂質,降低纖維的疏水性,。然后利用L-半胱氨酸打開角蛋白內部的二硫鍵,,同時形成新的二硫鍵,將L-半胱氨酸結合到羊毛纖維上,,進而提高纖維的親水性,,改善羊毛的軋染性能。
實驗儀器與方法
實驗使用了德國KRüSS公司的DSA30接觸角測試儀,。
織物的潤濕性測試:通過水滴的鋪展時間來表征羊毛織物的潤濕性,,采用DSA30接觸角測試儀滴加2 μL去離子水,,記錄從液滴接觸織物開始至鋪展過程鏡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時間。
實驗結果與討論
羥胺處理條件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
羊毛纖維表面結合的脂質主要是以硫酯鍵,、氧酯鍵形式共價交聯(lián)存在的,羥胺可以通過親核取代使全部的硫脂鍵及部分的氧酯鍵發(fā)生斷裂,,反應過程如圖1所示,,生成相應的羥肟酸以及羥基或者巰基。
圖 1 羥胺與羊毛的作用機制
羥胺處理溫度及時間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如圖2所示,,在同一溫度下隨著羥胺處理時間的延長,,水滴的鋪展時間逐漸減小,羊毛織物表面逐漸變得親水,,水滴最快可在2s內完成鋪展,。此外,溫度對處理織物達到最佳親水狀態(tài)時間有顯著影響,。在50℃下達到最佳親水效果需要處理90min,,60℃下為50min,而在70℃下僅僅需要40min,,說明高溫有助于加快羥胺與硫脂鍵,、氧酯鍵的反應速率。為避免高溫對羊毛纖維造成不必要的損傷,,羥胺處理溫度以60℃為宜,,處理時間為50min。
圖 2 羥胺處理溫度及時間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
L-半胱氨酸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
L-半胱氨酸可打開羊毛纖維上二硫鍵,,并生成新的二硫鍵,,L-半胱氨酸與羊毛纖維的反應機制如圖3所示。
圖 3 L-半胱氨酸與羊毛纖維的反應機制
L-半胱氨酸處理溫度及時間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如圖4所示,。在相同溫度下,,隨著L-半胱氨酸處理時間的延長,織物的水滴鋪展時間不斷減小,,親水性不斷提高,。此外,隨著處理溫度的升高,,織物達到最佳親水效果的時間也不斷減小,。40℃下對織物進行 L-半胱氨酸處理,達到最佳親水效果(水滴鋪展時間大約2s)的時間大于120min,,50 ℃下為60min,,而在60℃下僅需要30min,說明較高的溫度可以加快L-半胱氨酸的反應速率,。為避免高溫對羊毛的損傷,,60℃下處理30min為最宜,。
圖4 L-半胱氨酸處理溫度及時間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
結論
1. 采用羥胺、L-半胱氨酸對羊毛織物進行改性,,極大地提升了織物的親水性且對纖維表觀形貌基本上沒有影響,。
2. 根據(jù)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分析,羊毛織物最佳處理工藝為:鹽酸羥胺用量7%( owf),,氫氧化鈉濃度16. 7×10-2 mol / L,,60 ℃處理50 min; L-半胱氨酸用量20%( owf),氨水濃度4.7×10-2 mol / L,,60 ℃處理30 min,。
本文有刪減,詳細信息請參考原文
李游亞,胡蝶,趙強強,何瑾馨.羊毛親水改性及其在活性染料軋染中的應用[J].毛紡科技,2021,49(07):15-20.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