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文章
冰糖葫蘆原是藥
閱讀:627 發(fā)布時間:2014-12-12“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可甜里面它透著酸……"這首歌算是把冰糖葫蘆的特點描寫到位:酸酸甜甜就是它!山楂原本是酸酸的,,然而經(jīng)過處理裹上冰糖后不僅顏色變得艷麗了,,味道也可口了許多,。
冰糖葫蘆是冬季人們尤其是孩子zui鐘愛的美食之一,。
天氣漸漸轉(zhuǎn)涼,又到了吃冰糖葫蘆的季節(jié),,還記得小時候和小伙伴們站在街道上等待著冰糖葫蘆出鍋的情景嗎,?眼看著串果、熬糖,、蘸糖,、冷卻一步步地完成,早已迫不及待,,想咬下一顆紅艷艷的冰糖葫蘆,。
小販們一聲聲的吆喝更是吸引來更多人的注意:“脆香酸甜的冰糖葫蘆,健胃消食,、美容健脾,……冰糖葫蘆,皇宮秘方,皇后靈丹,……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快來買喲!”
糖葫蘆就是山楂沾上糖后用竹簽串成的普通食品而已,,由于山楂富含維生素C,,說是健胃消食不為過,但是冠之“皇宮秘方”,、“靈丹”是不是言過其實了呢,?
老北京街頭的冰糖葫蘆。
其實,,這并沒有說錯,,糖葫蘆就是起源于皇宮,和南宋皇帝宋光宗有關(guān),。宋光宗(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名趙敦。
從辛棄疾的詩作中,,南宋朝廷的懦弱和畏縮可見一斑,,面對侵犯,他們不愿通過打戰(zhàn)來維護統(tǒng)治的穩(wěn)定,,而是一味求和避讓,。宋光宗也是這么一位昏庸的帝王。受父親宋孝宗禪位登基之時他已經(jīng)43歲,,即使不和年紀不足8歲的圣君康熙比,,和一般君王比,這個年紀也算大的,。本就沒有安邦治國的能力,,再加上體弱多病,宋光宗在位期間,,不思朝政,,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而其中有位黃姓貴妃頗得他的喜愛,。
趙惇(1147年——1200年),,廟號光宗,南宋第三位皇帝,。
宋紹熙三年,,即1192年,這位皇貴妃突然肚子疼的厲害,,看得皇帝心急如焚,,趕忙召喚御醫(yī)診治。然而,服用了御醫(yī)配置的藥,,貴妃的病癥沒有一點減輕的征兆,,肚子仍然疼痛不止。
這可氣壞了宋光宗,,大怒之下,,他把御醫(yī)全部都關(guān)進大牢。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有掉腦袋的危險,。這下,再也沒人敢給貴妃看病了,??粗廊艘惶焯煜菹氯ィ实壑荒芨芍?,后來有人出主意張榜求醫(yī),。榜子貼出去幾天竟有了回應(yīng),一位老和尚揭了皇榜,,隨之被招進后宮,,為貴妃切脈診斷。
診斷完畢,,和尚從兜里取出幾十個山楂果子,,吩咐宮女把果子和冰糖一起熬制,讓貴妃一頓飯吃5到10顆,,并宣稱堅持半個月病自然就好了,。光宗不免蹙眉,這又不是藥材,,就是普通的果子,,怎么能治病,!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照辦。誰知,,貴妃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轉(zhuǎn)了,,胃口也慢慢恢復(fù)了。龍顏大悅,,吩咐御膳房常常備著這種果子,。后來,,這種果子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蜜彈彈”,。
山楂配上冰糖熬制就成了“治病良藥”。
其中的玄機說來簡單,妃子常吃山珍海味,,估計積食了,,對癥下藥,山楂和冰糖一起熬制就是利用山楂健胃消食,、幫助消化的功效,。實際上,就算不找醫(yī)生,,餓她十天半個月,,這種富貴病也就好了。
后來傳到民間,,人們都覺得山楂果蘸糖特別好吃,,為了食用方便,提前用木簽穿好顆數(shù),。這就是冰糖葫蘆的由來,。好吃的糖葫蘆就這么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如今的冰糖葫蘆從材質(zhì),、形狀等方面都已經(jīng)花樣翻新,。
光宗擔(dān)憂美人身體,無意間促成了糖葫蘆的產(chǎn)生,;他對父親的不孝卻是促成了他后來被廢的悲慘命運,。
紹熙五年,即1194年,,就在皇貴妃得病兩年后,,宋孝宗得病。得知父親生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就連父親病逝他也不服喪。如此不孝引來了大臣們的憤慨,,在請示過太后后,,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逼迫光宗退位,這位昏庸皇帝的統(tǒng)治至此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