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博(廣州)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大暑趣談丨扒一扒古代用的“冰箱”
大暑趣談丨扒一扒古代用的“冰箱”
大
暑
大暑即至,天氣也熱到了高峰。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因此那些可以調控高溫的電器:Wifi,、空調、冰箱便成了當代人在夏天*的三件套,。
WiFi自然是為了給心情降溫,,而有了空調就不會覺得天氣煩悶了,有了冰箱就可以吃到五花八門的冰鎮(zhèn)食物,,也不用擔心東西吃不完給放壞了,。
說到這里,,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在缺乏電力條件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利用智慧度過酷暑的呢,?
事實上早在古代的時候,,我國就已經發(fā)明了“冰箱”。畢竟古時候天氣再熱,,不能熱了皇帝,。于是,早的“冰箱”*出現于王公貴族的生活里,。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下古代各個時期的“冰箱”發(fā)源史。
古代冰箱
古老“冰箱”
——戰(zhàn)國青銅器冰鑒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我國就已經出現了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熱的原始的冰箱——曾侯乙銅冰鑒缶,,其造型沉穩(wěn)大方,裝飾剔透繁華,,器物結構復雜,,工藝水平*。
《周禮》記載:“祭祀共冰鑒”,。“冰鑒”(bīng hàn)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一缶,上面還放著一柄長勺是專門用來舀冷飲的,。鑒的工作原理,,即依靠裝在鑒內缶四周的冰塊,再將食物放在冰的中間,,或者在缶內置酒,,既能起到對食物防腐保鮮的作用,也能給食物降溫,。
春秋時期
《吳越春秋》上也曾記載:“勾踐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廚。”這里所說的“冰廚”,,就是古代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
“冰廚”的出現是因為冰鑒無法儲存大批量的食品, 因而早在周朝, 我國即建有簡易的“冰庫” , 稱為“ 凌陰” , 到漢代又稱為“凌室” ,。但周秦以后, 只有*才建有“凌陰”,。到隋唐時期,民間肆坊才開始出現土冰庫。
明朝時期
到明朝時,,北京城里的王公貴族已把冰箱作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種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以黃花梨木或紅木制成,。從外觀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箱兩側有銅環(huán),,銅環(huán)的用途就是便于搬運。
清朝晚期
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是傳世較多的,,多用紅木,、花梨、柏木等較為細膩的木料制成,。夏季來臨,,冰箱內置冰塊,通過蓋面的兩錢紋孑L,,散發(fā)冷氣以達到降溫目的,。
“冰箱”妙用
說完了古代的“冰箱”,我們接著談談它的使用,。*,,冰箱大的用處便是儲存食物,而在夏天時則常常用來冰鎮(zhèn)食物,,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創(chuàng)新,,也為現代開創(chuàng)了許許多多新鮮有趣的食物。
宋代經濟繁榮,,冷食花樣翻新,,民間出現哪里果汁加冰塊的冷飲,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這種冷飲算是冰激凌的雛形,。
傳說在13世紀,,舉世聞名的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離開中國后,把這種吃法帶到了歐洲,,經過改進后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而要說夏天另一個*的冰鎮(zhèn)飲料,,便是古代人常喝的酒和茶了,,但糖水卻是在夏天解暑的*良方。
明清以來,,老百姓伏天盛行吃蓮子湯,。而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冷飲中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鮮胡桃,、淮山藥,、棗泥糕等料制成,冰鎮(zhèn)后吃起來爽口,,真是“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古有古法,,今有今用
結語
雖然相比今天的冰箱,,這些“古物”功能上略顯不足,但是在沒有電的古代,,前人可以集如此智慧制作在當時來講相當先進的制冷器具,,并且外形如此優(yōu)美,可謂是奪天地造化了,。
古人的消夏納涼其實都是原生態(tài)的,,沒有任何的污染。那么身處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社會,,我們在現代的冰箱以及一些制冷的設備使用上,,也要謹記古人消暑納涼的別致,做到環(huán)保天然噢~
參考文獻
誰說古代沒冰箱——Vivi
古人如何度夏——石進俊
古人的消夏納涼——艾興君
富博(廣州)儀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