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銀花在中醫(yī)中應用歷史悠久,并且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可用于提取黃酮類,、酚酸類和綠原酸
類等多種活性成分,然而山銀花在生產上遇到的困難很多,,其中由蓼白粉菌引起的金銀花白粉病已成為湖南省金銀花主產區(qū)(隆回縣,、溆浦縣)等高海拔地區(qū)的常發(fā)性主要病害之一。生產中盲目用藥,,不僅防治效果不佳,、防治費用增加,而且容易造成農藥殘留,,嚴重影響
山銀花品質,,污染產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殼寡糖作為一種安全無毒,、環(huán)境友好的藥劑,,可以用于植物的抗性誘導,并且對部分的病原菌也有防控效果,,與部分化學藥劑配伍使用,,可以達到增效減量的效果。
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10%己唑醇懸浮劑75 mg/m2(A),、5%殼寡糖水劑45 μL/m2(B)、50%硫懸浮劑150 mg/m2 (C),、5%殼寡糖水劑45 μL/m2+10%己唑醇懸浮劑60 mg/m2(D),、5%殼寡糖水劑45 μL/m2+50%硫懸浮劑120 mg/m2(E),以清水作對照(CK,F(xiàn)),。每個處理重復4 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30 m2,。于白粉病始發(fā)期6月上旬進行人工噴霧,,7天后再噴施1次,分別調查噴施前,、第1次施藥7天,、第2次施藥7天、第2次施藥14天山銀花白粉病的發(fā)生情況,。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山銀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本試驗中所選取的3種藥劑及其復配對山銀花白粉病施藥14天后防效均高于80%,,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5%殼寡糖水劑45 μL/m2+10%己唑醇懸浮劑60 mg/m2 復配使用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己唑醇使用量,,從而達到增效減量的目的,,可為山銀花的安全生產提供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文章源自《3種藥劑及其復配使用對山銀花白粉病的防效初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化工儀器網(wǎng)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