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曝氣生物濾池的布水系統(tǒng)包括進水布水和反沖洗布水兩個方面,。進水布水包括:配水室和配水濾頭配水室的是使某一短時段內進入濾池的污水混合均勻,,通過配水濾頭均勻的進入濾料層;除了作為濾池正常運行時布水用外,,也作為定期反沖洗時的布水用,。
對于下向流濾池,布水系統(tǒng)的主要是用作濾池的反沖洗布水和收集凈化水,。
曝氣生物濾池一般采用鼓風曝氣形式,,布氣裝置主要大、中孔口穿孔管和濾頭(如單孔膜專用曝氣器)兩種,。
出水水質異常
a.出水帶泥,、水質混濁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生物膜厚度太厚,反沖洗強度過高或沖洗次數(shù)過頻,。
Ⅰ.當生物膜長到一定厚度(300~400μm),,立即進行反沖。
Ⅱ.反沖洗強度過高或次數(shù)過頻,,導致微生物流失,,下降。解決辦法是控制進水SS,,減少反沖洗次數(shù),,調整反沖洗合適強度。
b.水質發(fā)黑,、發(fā)臭
Ⅰ.水質發(fā)黑,、發(fā)臭的原因可能是溶解氧不夠,,造成污泥厭氧分解,產(chǎn)生H2S氣體,。解決辦法:加大曝氣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即可。
Ⅱ.可能局部布水系統(tǒng)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決辦法:檢修或加大反沖強度。
濾池上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板(板上采用倒濾頭出氣和水)抵制濾料的浮力及運行的阻力,。在濾層下部,,用混凝土板或鋼板分隔在濾層下部形成氣囊,在反沖洗時下部形成空氣室,。
原水從進水閥進入氣室,,通過中空管進入濾層,在濾料阻力的下使濾池進水均勻,,空氣布氣管安裝在濾層下部,,空氣通過穿孔布氣管進行布氣,經(jīng)過濾層去除水中的機物,、氨氮后,,出水經(jīng)倒濾頭進入上部清水區(qū)域排出。自動生物濾池
自動生物濾池
濾池反沖洗采用脈沖沖洗的方法,,先關閉進水閥及曝氣管,,打開濾池下部的反沖洗氣管,在濾層下部形成一段氣墊層,,當氣墊層達到一定高度后,,此時瞬時把氣墊層中的空氣通過閥門或虹吸的方法迅速排空,此時濾層中從上到下沖洗的水流量瞬時忽然加大,,導致濾料層忽然向下膨脹,,脈沖幾次后,可以把附著在濾料上的懸浮物質脫落,,再打開排泥閥,,利用生物濾池的出水進行水漂洗,可效地達到清潔濾料的,。
工藝特點
① 次性投資比傳統(tǒng)方法低1/4,;
②占用面積為常規(guī)工藝的1/10~1/5,運行費低1/5,;
③進水要求懸浮物50~60mg/L,,與一強化處理相結合,如采用水解酸化池,;
④填料多為頁巖陶粒,,直徑5mm,層高1.5~2m,;
⑤水往下,、氣往上的逆向流可不設二沉池。
曝氣生物濾池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機,、(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節(jié)約30%),、不會產(chǎn)生污泥膨脹,、氧傳輸、出水等優(yōu)點,,但它對進水SS要求較嚴(一般要求SS≤100mg/L,, SS≤60mg/L),因此對進水需要進行預處理,。同時,,它的反沖洗水量、水頭損失都較大,。
曝氣生物濾池作為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于一體,,節(jié)省了后續(xù)沉淀池(二沉池),具容積負荷,、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所需基建,,出水:運行能耗低,,運行少的特點。
工藝原理
濾池底部設進水和排泥管,,中上部是填料層,,厚度一般為2.5~3.5m,為防止濾料流失,,濾床上方設置裝濾頭的混凝土擋板,,濾頭可從板面拆下,不用排空濾床,,方便維修,。擋板上部空間用作反沖洗水的儲水區(qū),其高度根據(jù)反沖洗水頭而定,。
該區(qū)內設回流泵用于將濾池出水泵配水廊道,,繼而回流到濾池底部實現(xiàn)反硝化,在不需要反硝化的工藝中沒該回流系統(tǒng),。填料層底部與濾池底部的空間留作反沖洗再生時填料膨脹之用,。
濾池供氣系統(tǒng)分兩套管路,,置于填料層內的工藝空氣管用于工藝曝氣(主要由曝氣風機提供增氧曝氣),并將填料層分為上下兩個區(qū):上部為好氧區(qū),,下部為缺氧區(qū),。根據(jù)不同的原水水質、處理和要求,,填料層的高度不同,,好氧區(qū)、厭氧區(qū)所占比例也相應變化,;濾池底部的空氣管路是反沖洗空氣管,。
該工藝具如下特點:
上流濾池,底部渠道進配水,,部出水,;
濾料比重小于1;
穿孔管曝氣,,節(jié)省設備投資和維護費,;
濾頭在濾池的部,與處理后水接觸,,易于維護,;
重力反沖洗,須反沖洗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