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水處理凈化設備工業(yè)用水一體化凈水器凈水處理設備
閱讀:625 發(fā)布時間:2020-12-9自動凈水器
一,、工作原理與結構簡述
自動凈水器是由從本體內部實現(xiàn)反應絮凝,、沉淀、集泥,、排泥,、集水、配水,、過濾、反沖,、排污等一系列自動化進行,。
設備分為反應區(qū)、沉淀區(qū)與過濾區(qū)等組成,。絮凝反應部分采用多管均布方式,,反應形式已歸結了其它反應方式的優(yōu)點,故其反應,。沉淀區(qū)采用Φ50斜管與Φ35斜管交錯分層排列,,采用泥渣循環(huán)分離和泥渣接觸過濾的特點,懸浮接觸過濾分離型水力澄清工藝,,加速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果。
排泥采用大面積集泥,,分開排泥,,達到排泥速度快,停留時間短,,耐沖擊負荷大,。
為了集水均勻,采用平面管道均布方式,。配水區(qū)因過濾室采用單分開過濾之方法,,單配水進入各過濾室,邊過濾邊運行,,達到過濾效果優(yōu)良之特點,。自動凈水過濾部分:采用天然石英砂濾料。其濾料反沖洗強度為14~161/s·m2,,反沖歷時4~6min,。
設備的反沖是自動進行的,可以實現(xiàn)自動虹吸反洗,。提高凈水器出水效率,。凈水器多個過濾室,每個過濾室都一套立的氣動反沖洗系統(tǒng),,當一個濾室進行反沖洗時,,其它濾室不受其影響,,照常濾水幫助反沖洗。
二,、技術參數(shù)
處理水量:m3/h,;
適用進水濁度:≤1000mg/l;
過濾出水濁度:≤5mg/l,;
沉淀區(qū)設計表面負荷:7-8m3/h·m2
沖洗歷時:4-6min(可調),;
進水壓力:0.1-0.3MPa
沖洗強度:14-161/m2·s;
工作溫度:常溫,;
總停留時間:40-48min
三,、主要特點
1、自動凈水器是由從本身體內反應絮凝,、沉淀,、集泥、排泥,、集水,、配水、過濾,、反沖,、排污等一系列自動化進行。
2,、自創(chuàng)的集水,、配水、沉淀系統(tǒng)及的集水水頭,,使集水更均勻效,,達到。
3,、反沖,、排污是由氣動閥門組成。
4,、凈水系統(tǒng)自動化,,即了凈水系統(tǒng)的過濾(在運行時又能反沖自動化),需人員操作,,不需要配備反沖洗動力,,節(jié)電節(jié)水。
四,、電器控制說明
1,、原水提升泵設計1-2臺,通過液位控制器進行控制,,可切換使用,。
2,、當提升泵工作時,加藥裝置接收聯(lián)動信號進行藥劑投加,。詳見加藥裝置使用說明,。
3、設備進水口會設計電磁流量計(選配/PLC)或水位開關進行聯(lián)動或自動控制,。進水后反饋給控制箱開啟相應計量泵,,消毒等設備。
4,、設備混凝倉與斜管沉淀倉設氣動排泥閥門,,通過時間繼電器控制開啟與關閉時間。
5,、設備石英砂過濾倉也設氣動反洗閥門
6、選配部件說明,,為了便于設備自動控制,,自來水與大型凈水器會設計電磁流量計觀察進水水量,流量計傳輸?shù)男盘柨梢詫崿F(xiàn)計量泵自動調節(jié)加藥量等功能,。
五,、操作步驟
5.1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1檢查設備管路、泵,、閥門等安裝是否準確,。
1.2檢查聯(lián)接管道,設備是否滲漏,,閥門啟閉是否靈活,。
1.3清理設備管道、水池中的雜物,,以運行正常,。
1.4接通電源,檢查電機,,控制系統(tǒng)是否正常,。
1.5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查找原因加以解決,。
5.2藥劑的配制
2.1一般應把固體藥劑溶解,,取其上清液備用。
2.2混凝劑的選擇,,一般采用堿式氯化鋁,,堿式氯化鋁具水解快投藥量少,聚凝,?;炷齽┮话闩渲扑幰簼舛葹?0%(以固體藥劑重計),,通過計量設備注入水中。
5.3凈水器初次進水時進水必須緩慢,,調節(jié)進水流量,,通過截流閘板閥或提升泵回流調節(jié)凈水器處理能力。
5.4調節(jié)加藥量,,將計量泵流量調合適,。
5.5設備初次運行或每次更換濾料后必須反沖洗,初次濾料會摻雜雜物,,必須用手動開啟反洗氣動閥門進行沖洗,,一般根據(jù)石英砂污染情況確定沖洗次數(shù),一般2小時一次,,從系2-5次,,直石英砂表面泥土,雜物沖洗干凈,,再將開關調制自動擋,。
5.6清水池內的水再由清水泵送用戶管網或水塔,凈水器為敞口流,,即出水口高于清水池液位,。
5.7反沖洗
凈水器分多個濾池,由于絮體在濾層中不斷截留,,使濾池水頭損失增加,。當達到設計規(guī)定的水頭損失值時,自動虹吸反洗,。
5.8排泥
凈水器運行一定時間后,,沉淀池與絮凝池底部會堆積大量灰泥,需打開沉淀區(qū)氣動閥門,,排泥周期(即兩次排泥間隔時間)根據(jù)原水濁低及其變化情況,,確定排泥周期和排泥歷時。
凈水器的排泥周期參考下表,。排泥歷時(排泥氣動閥門開啟的時間)一般以排清泥漿出清水為度,,時間大約0.5~2min。
排污周期參考表
進水濁度(mg/l) | 排泥周期(h) |
100 | 24 |
200 | 12 |
500 | 8 |
>500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