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應用丨石英表面反應性
石英是地殼中分布較廣的礦物之一,,而且在地表環(huán)境中分布相當廣泛,。石英-水界面作用對天然水體中金屬離子的遷移轉(zhuǎn)化,、成礦熱液中成礦元素的遷移富集和礦物分選工藝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石英對金屬離子的吸附反應可用表面配位模式進行擬合,。但是,,這些宏觀實驗方法不能確定被吸附離子在礦物表面具體的結合形態(tài),也就是說不能從微觀上確定礦物對金屬離子吸附的反應機理,。經(jīng)過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礦物表面離子吸附覆蓋率的改變,金屬粒子的結合形態(tài)將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并且因為礦物表面和水溶液的性質(zhì)不同而異,,可能會以單核吸附、多核吸附或者表面沉淀等形式出現(xiàn),。
對此,,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吳宏海老師采用電子順磁共振波譜(EPR)方法對不同pH條件下的石英表面與Cu2+離子反應的機理進行研究。當溶液的pH值在2~11之間變化時,,石英表面Cu2+離子的吸附覆蓋率相應的由0~10.32%變化,;同時,使用EPR儀器定時對已吸附Cu2+的石英粉末樣品進行測定,,其EPR譜圖的線型,、線寬以及g因子值也發(fā)生了特征的變化。(如下圖)
實驗結果由EPR譜圖分析結果表明,,石英對Cu2+離子的吸附,,需要較高的pH值條件即溶液的pH>4.7,否則石英對Cu2+離子的吸附不明顯,。且在不同的pH條件下,,石英與Cu(NO3)2水溶液之間的界面作用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機理,即隨著溶液的pH值與石英表面Cu2+離子的吸附覆蓋率的升高,,石英與Cu2+離子反應產(chǎn)物的表面結合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單核雙配位吸附,、單核單配位吸附,、多核配位吸附直至表面沉淀等結合狀態(tài)。
參考文獻:
吳宏海,、吳文清,,2000,石英礦物便面反應性的EPR譜學研究,。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第20卷,第3期,。
目前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技術在地質(zhì)研究方面已經(jīng)逐步成為重要的手段,,而且EPR的應用方面也不僅于此。由于其在自由基和過渡金屬離子,、反應動力學以及材料性質(zhì)等研究中都起到的重要作用,,使EPR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的發(fā)展。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SR5000
EPR是檢測和研究含有未成對電子的順磁性物質(zhì)的一種波譜學技術,。由于這種技術可以直接檢測顆粒物或液相中的未成對電子,,通過對順磁譜圖的分析,以此得到物質(zhì)的分子結構和狀態(tài)等信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