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當我們拿到一個樣品,,我們該怎樣如何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關鍵,,下面介紹一些常規(guī)的步驟:
1,、樣品的來源和預處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樣品必須是氣體或液體,固體樣品在分析前應當溶解在適當?shù)娜軇┲?,而且還要樣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組分(如無機鹽),可能會損壞色譜柱的組分,。這樣,,我們在接到一個未知樣品時,就必須了解的來源,,從而估計樣品可能含有的組分,,以及樣品的沸點范圍。如能確認樣品可直接分析,。如果樣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組分,,或樣品濃度太低,就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包括采用一些預分離手段,,如各種萃取技術、濃縮和稀釋方法,、提純方法等,。
2,、確定儀器配置
所謂儀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樣品的方法采用什么進樣裝置、什么載氣,、什么色譜柱以及什么檢測器,。
3、確定初始操作條件
當樣品準備好,,且儀器配置確定之后,,就可開始進行嘗試性分離。這時要確定初始分離條件,,主要包括進樣量,、進樣口溫度、檢測器溫度,、色譜柱溫度和載氣流速,。進樣量要根據(jù)樣品濃度、色譜柱容量和檢測器靈敏度來確定,。樣品濃度不超過mg/mL時填充柱的進樣量通常為1-5uL,,而對于毛細管柱,若分流比為50:1時,,進樣量一般不超過2uL,。進樣口溫度主要由樣品的沸點范圍決定,還要考慮色譜柱的使用溫度。原則上講,,進樣口溫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樣品中沸點高的組分的沸點,但要低于易分解溫度,。
4,、分離條件優(yōu)化
分離條件優(yōu)化目的就是要在短的分析時間內(nèi)達到符合要求的分離結果。在改變柱溫和載氣流速也達不到基線分離的目的時,,就應更換更長的色譜柱,,甚至更換不同固定相的色譜柱,因為在GC中,,色譜柱是分離成敗的關鍵,。
5、定性鑒定
所謂定性鑒定就是確定色譜峰的歸屬,。對于簡單的樣品,,可通過標準物質對照來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譜條件下,,分別注射標準樣品和實際樣品,,根據(jù)保留值即可確定色譜圖上哪個峰是要分析的組分。定性時必須注意,,在同一色譜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對未知樣品的定性僅僅用一個保留數(shù)據(jù)是不夠的,,雙柱或多柱保留指數(shù)定性是GC中較為可靠的方法,,因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譜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幾率要小得多。
6,、定量分析
要確定用什么定量方法來測定待測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譜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積(峰高)百分比法、歸一化法,、內(nèi)標法,、外標法和標準加入法(又叫疊加法)。峰面積(峰高)百分比法簡單,,但不,。只有樣品由同系物組成、或者只是為了粗略地定量時該法才是可選擇的,。相比而言,,內(nèi)標法的定量精度高,因為它是用相對于標準物(叫內(nèi)標物)的響應值來定量的,,而內(nèi)標物要分別加到標準樣品和未知樣品中,,這樣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條件(包括進樣量)的波動帶來的誤差。至于標準加入法,,是在未知樣品中定量加入待測物的標準品,,然后根據(jù)峰面積(或峰高)的增加量來進行定量計算。其樣品制備過程與內(nèi)標法類似但計算原理則是來自外標法,。標準加入法定量精度應該介于內(nèi)標法和外標法之間,。
7、方法的驗證
所謂的方法驗證,,就是要證明所開發(fā)方法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實用性一般指所用儀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為商品購得,樣品處理方法是否簡單易操作,,分析時間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煽啃詣t包括定量的線性范圍、檢測限,、方法回收率,、重復性、重現(xiàn)性和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