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鄉(xiāng)鎮(zhèn)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魯盛環(huán)保專業(yè)生產:鄉(xiāng)鎮(zhèn)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經預處理的污水連續(xù)不斷地進入反應池前部的預反應池,在該區(qū)內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從主,、預反應區(qū)隔墻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進入反應區(qū)。在主反應區(qū)內依照“曝氣(Aeration),、閑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運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復中完成去碳,、脫氮,和在“好氧-厭氧”的反復中完成除磷,。各過程的歷時和相應設備的運行均按事先編制,,并可調整的程序,由計算機集中自控,。
CCAS工藝的*結構和運行模式使其在工藝上具有*的優(yōu)勢:
(1)曝氣時,,污水和污泥處于*理想混合狀態(tài),保證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達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厭氧”的反復運行模式強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達80%以上,保證了出水指標合格,。
(3)沉淀時,,整個CCAS反應池處于*理想沉淀狀態(tài),使出水懸浮物(SS)極低,,低的SS值也保證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工藝的缺點是各池子同時間歇運行,,人工控制幾乎不可能,全賴電腦控制,,對處理廠的管理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對設計、培訓,、安裝,、調試等工作要求較嚴格。
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廠發(fā)展概況
水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增加,水環(huán)境污染成了一大難題,。城市污水是目前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制約許多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環(huán)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與對策制定的2000年治理目標,,要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20%。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污水處理事業(yè)的大發(fā)展時期,,尤其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中西部環(huán)境與生態(tài)保護已被提上首要議事日程,。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自200年前工業(yè)革命以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城市污水處理率已成為一個地區(qū)文明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近200年來,,城市污水處理已從原始的自然處理、簡單的一級處理發(fā)展到利用各種*技術,、深度處理污水,,并回用。處理工藝也從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工藝發(fā)展到A/O,、A2/O、AB,、SBR(包括CCAS工藝)等多種工藝,,以達到不同的出水要求。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相對于國外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晚,,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6.7%,。在我們大力引起*技術、設備和經驗的同時,,必須結合我國發(fā)展,尤其是當地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我國實際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tǒng)。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狀一般為長方形,水流在進水區(qū)經過消能和整流進入沉淀區(qū)后,,緩慢水平流動,水中可沉懸浮物逐漸沉向池底,,沉淀區(qū)出水溢過堰口,,通過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長度多為30-50m,,池寬多為5-10m,,沉淀區(qū)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m,多為2.5-3m,。為保證水流在池內的均勻分布,,一般長寬比不小于4,長深比為8-12,。
(2)采用機械刮泥時,,在沉淀池的進水端設有污泥斗,池底的縱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為0.01-0.02.刮泥機的行進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為0.6-0.8m/min。
(3)水平流速是只水流在池內流動的速度,,平流式沉淀池作為初沉池時,,最大水平流速為7mm/s,表面負荷為作為二沉池時,,最大水平流速為5mm/s,。
(4)入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入流方式有溢流堰-穿孔整流墻(板)式,、底孔入流-擋板組合式,、淹沒孔入流-擋板組合式和淹沒孔入流-穿孔整流墻(板)組合式等四種。使用穿孔整流墻時整流墻上的開孔總面積為過水斷面的6%-20%,,孔口處流速為0.15-0.2m/s,,孔口應當作為漸擴形狀。
(5)在進出口處均應設置擋板,,高出水面0.1-0.15m,。進口出擋板淹沒深度不應小于0.25m,一般為0.5-1m,;出口出擋板淹沒深度一般為0.3-0.4m,。進口處擋板距進水口0.5-1.0m,出口出擋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積較小時,,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內,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時,,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矩形,排數一般不能超過兩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設置刮泥機,,將池底污泥從出水端刮向進水端的污泥斗,同時將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機械排泥時緩沖層高度為0.5m,,使用機械排泥時緩沖層上緣應高出刮泥板0.3m。
豎流式沉淀池
豎流式沉淀池池體呈圓形或方形,,污水從中心管的進口進入池中,,通過反射板的阻攔向四周分布于整個水平斷面上,緩慢向上流動,。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懸浮顆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則由池頂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豎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為保證池內水流的自下而上垂直流動,、防止水流呈輻流狀態(tài),圓池的直徑或方形的邊長與沉淀區(qū)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不大于3,,池子的直徑一般為4-7m,,最大不超過10m。圓池直徑或方形池邊長D≤7m時,,沉淀出水沿周邊出水,;≥7m時,應增加輻射式集水支渠,。
(2)水流在豎流式沉淀池內的上升流速為0.5-1mm/s,,沉淀時間為1-1.5h。中心管內的流速一般應大于100mm/s,,其下出口處設喇叭口或反射板,。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0.3m,喇叭口直徑及高度均為中心管直徑的1.35倍,,反射板直徑為喇叭口直徑的1.3倍,,反射板表面與水平面的傾角為17°。
(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縫隙高度為0.25-0.5m,,作為初沉池時縫隙中的水流速度應不大于30mm/s,,作為二沉池時縫隙中的水流速度應不大于20mm/s。
(4)錐形貯泥斗的傾角為45°-60°,排泥管直徑不能小于200mm,,排泥管口與池底的距離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擋板淹沒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m。
在厭氧條件下,,若廢水中沒有DO或氧化態(tài)氮(NO-X),,一般無聚磷能力的好氧菌及脫氮菌,不能產生ATP(三磷酸腺苷),,所以這類微生物不能攝取細胞外的有機物,,即不能進行主動運輸。但是,,另一類叫做除磷菌的細菌卻能分解細胞內的聚磷酸鹽同時產生ATP,,并利用ATP將廢水中的脂肪酸等有機物攝入細胞,以PHB(聚—β—羥基丁酸)及糖原等有機顆粒的形式儲存于細胞內,;同時將聚磷酸鹽分解所產生的磷酸鹽排出胞外,,這時細胞內還會誘導產生相當量的聚磷酸鹽激酶。一旦進入好氧環(huán)境,,除磷菌又可利用PHB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來攝取廢水中的磷,,并把所攝取的磷合成聚磷酸鹽而儲存于細胞內。微生物在增殖過程中,,在好氧環(huán)境下所攝取的磷比在厭氧環(huán)境下所釋放的磷多,,廢水的生物除磷正是利用了微生物的這一過程,并作為剩余污泥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