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地埋式AO工藝污水處理裝置
閱讀:601 發(fā)布時間:2020-4-20地埋式AO工藝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處理原理介紹
污水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各種設施設備和工藝技術,將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質從水中分離去除,使有害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有用的物質,水則得到凈化,并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污水處理技術通常有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
典型的物理處理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應用的有沉淀技術,、過濾技術、氣浮技術等,。
典型的化學處理技術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有中和,、加藥混凝、離子交換等,。
典型的生物處理技術有好氧性氧化分解和厭氧生物發(fā)酵技術,。
典型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實際上是以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組合。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按流程和處理程序劃分,可分為預處理工藝,一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和污泥處理工藝,以及終的污泥處置。
預處理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工藝通常包括格柵處理,、泵房抽升和沉砂處理,。格柵處理的目的是截流大塊物質以保護后續(xù)水泵管線、設備的正常運行,。泵房抽升的目的是提高水頭,以保證污水可以靠重力流過后續(xù)建在地面上的各個處理構筑物,。沉砂處理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裹攜的砂、石與大塊顆粒物,以減少它們在后續(xù)構筑物中的沉降,防止造成設施淤砂,影響功效,造成磨損堵塞,影響管線設備的正常運行,。
一級處理工藝:主要是初級沉淀池,目的是將污水中懸浮物盡可能地沉降去除,一般初次沉淀池可去除50%左右的懸浮物和25%左右的BOD5,。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工藝:主要是由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構成,主要目的是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變成CO2和H2O,。曝氣池內(nèi)微生物在反應過后與水一起*地流入二次沉淀池,微生物沉在池底,并通過管道和泵回送到曝氣池前端與新流入的污水混合;二次沉淀池上面澄清的處理水則*地通過出水堰流出污水廠,。
深度處理工藝:是為了滿足高標準的受納水體要求或回用于工業(yè)等特殊用途而進行的進一步處理,通用的工藝有混凝沉淀和過濾。深度處理的末端往往還要有加氯要求和接觸池,。隨著城市社會經(jīng)濟的高水平發(fā)展,深度處理是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污泥處理工藝: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堆肥或家用填埋。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和蓋奇發(fā)現(xiàn),,活性污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污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來處理污廢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污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地埋式AO工藝污水處理裝置影響活性污泥性能的環(huán)境因素
(1)溶解氧
供氧是活性污泥法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供氧多少一般用混合溶解氧的濃度控制。一般說,,溶解氧濃度以不低于2MG/L為宜,。
(2)水溫
好氧生物處理時,溫度多維持在15~25℃的廢水原有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再高時,,氣味明顯,而低溫會降低BOD的去除速率,。
(3)營養(yǎng)料
各種微生物體內(nèi)含元素和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大體一致,。細菌的化學組成實驗式為C5H7O2N,霉菌為C10H17O6N2原生動物為C7H14O3N,,所以在培養(yǎng)微生物時,,可按菌體的主要成分比例供給營養(yǎng)。微生物賴以生活的主要外界因素為碳和氮,,通常稱為碳源和氮源,。此外,還需要微量的鉀,、鎂,、鐵、微生物等,。
碳源——異樣型微生物利用有機碳源,,自養(yǎng)菌利用無機碳源。氮源——無機氮(NH3及NH4+)和有機氮(尿素,、氮激酸,、蛋白質等)。
(4)有毒物質
主要毒物有重金屬離子(如鋅,、銅,、鉛等)和一些非金屬化合物(如硫化物等)。油類物質數(shù)量亦應加以限制。
活性污泥的培訓與馴化
活性污泥的培養(yǎng)
對城市污水或與之類似的工業(yè)廢水,,由于營養(yǎng)和菌種都已具備,,可用其初步沉淀水調整BOD5至200~300MG/L后,在曝氣池內(nèi)進行連續(xù)曝氣,,一般在15~20℃下經(jīng)一周左右就會出現(xiàn)活性污泥絮體,,要及時適當?shù)負Q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補充營養(yǎng)和排除代謝產(chǎn)物,。換水的方法分間斷換水和連續(xù)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