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15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閱讀:1040 發(fā)布時間:2020-2-2015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lián)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yǎng)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jīng)缺氧水解的產(chǎn)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yǎng)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yǎng)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tài)氮(N2)完成C,、N、O在生態(tài)中的循環(huán),,實現(xiàn)污水無害化處理,。
A/O內循環(huán)生物脫氮工藝特點
根據(jù)以上對生物脫氮基本流程的敘述,結合多年的廢水脫氮的經(jīng)驗,,我們總結出(A/O)生物脫氮流程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效率高,。
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于54h,,經(jīng)生物脫氮后的出水再經(jīng)過混凝沉淀,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準,,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
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設內循環(huán),,以原污水中的有機底物作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應充分;曝氣池在后,,使反硝化殘留物得以進一步去除,,提高了處理水水質;A段攪拌,只起使污泥懸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強曝氣,后段減少氣量,,使內循環(huán)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證A段的缺氧狀態(tài)。
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貴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設置有脫固定氨的裝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堿度相應地降低了硝化過程需要的堿耗,。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
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分別為62%和36%,,故反硝化反應是為經(jīng)濟的節(jié)能型降解過程。
15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厭氧生物處理的機理
厭氧生化的3個階段及其原理
厭氧生物處理過程是微生物共牛體的活動來完成許多細菌和復雜的組成過程中的一些中間步驟,。為了便于研究,,將復雜的厭氧生化過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水解階段、酸化階段,、產(chǎn)乙酸階段和產(chǎn)甲烷階段,。但到目前為止,三個階段的理論和四個理論被認為是厭氧細菌的過程更全面,,更準確的描述,。
厭氧生物技術用于工業(yè)廢水處理過程的可行性
厭氧生物處理可以被具體解釋為以下原理,即厭氧條件下,,通過兼性厭氧菌以及厭氧細菌和其他微生物之間的作用,,將有機物中的烷和二氧化碳進行降解的過程。該過程不需要外界資源的輔助,,被還原的有機物可以作為受氫體,,同時產(chǎn)生甲烷氣體。
相對于好氧生物技術而言,,厭氧生物技術的使用將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首先,厭氧技術的成本較低,,工業(yè)廢水的排放在厭氧處理技術下經(jīng)濟效益更高,。其次,厭氧生物技術將會降低企業(yè)的下排污罰款量,。此外,,厭氧系統(tǒng)處理污泥的成本相對于好氧生物技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