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干往事11
2009年4月初,,我應邀重新回到湖南皇爺食品公司,,出任公司檳榔研究所第六任所長,開啟了另外一個領域的職業(yè)生涯,,讓我沒想到的是我運用了此前20年的工作積累,,把自己在生物、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設備制造、工廠規(guī)劃,、電氣及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應用到檳榔的生產加工中,,所開發(fā)的產品開創(chuàng)性地對檳榔殼纖維進行了軟化處理,在新產品上市后兩年的時間里所產生的銷售及利潤比此前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的17年的總和還要多,,成就了這個行業(yè)內的一段傳奇(當然這里面是一個團隊的成功,,我只不過是關鍵的參與者之一),并且纖維軟化這個創(chuàng)新還成為了行業(yè)發(fā)展的方向之一,,迄今為止,,這一單項我仍然在這個行業(yè)中處于地位,。多年來學到的綜合知識在這個團隊里轉化成了市場價值,這是我加盟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回顧我自已參加工作這些年來所經歷的事,,不管在哪個領域,跟在別人后頭是不可能有超越別人的可能的,,只有在技術升級換代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在彎道上實現超越對手,,技術升級換代的另一種時髦的說法叫創(chuàng)新,但同時更應該注意到,,并不是每一種創(chuàng)新都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只有找到符合市場需求的創(chuàng)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實現超越對手。
曾幾何時,,凍干食品被許多專家學者描述為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的產品,,以致于每個上市的農業(yè)領域的公司不搞個凍干食品廠就好像不夠格一樣,加之國家的農業(yè)產業(yè)政策的扶持,,國內建立了大批的凍干食品加工企業(yè),,裝機產能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好幾倍,而市場方面并不比以前增加多少,,由于凍干產品在成本及食用方法與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差別很大,,嚴重阻礙了這類產品的推廣,我個人認為,,凍干產品的zui大優(yōu)點是外形收縮小,、比重輕、冰晶升華后留下了有巨大的表面積的微孔結構,,在擁有復水快的快優(yōu)點時,,也帶有易吸潮的弱點,正是這個弱點,,造成凍干食品對包裝材料要求近乎嚴苛,,大大限制了凍干食品使用時的方便性,國內至今并沒有打開市場需求,,我個人對目前凍干食品的判斷是一個小眾范圍的市場需求,,品種很少,大約占整個食品產業(yè)的萬分之一二的水平,,因此利用凍干技術的特點(特別注意,,是特點而不是優(yōu)點,因為有些優(yōu)點恰恰是市場所需要產品的弱點),,制造加工出符合大眾需求的產品才是目前凍干食品企業(yè)的出路,,否則只剩下關門倒閉的份。
經過這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國內無非也就解決了凍干技術設備方面的一些很基礎的事情,,但并不是說我們已經超越了對手,,只能說在設備性能方面大致跟上了對手的步伐,產品方面可以說幾乎沒有幾個創(chuàng)新可言,,少量的創(chuàng)新卻又與市場需求不相符合,。
前段時間有人在的凍干技術群里有人問我產品研發(fā)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我個人的感覺是要走聯合干燥的方向,,產品應在保證營養(yǎng)物質不流失,、易復水的前提現下,外形要有一定限度的收縮,,以減少其吸潮性,,但不是以技術決定產品,而是要以產品決定技術及工藝,,具體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沒辦法描述得更清楚,。
至于凍干設備方面,,我在凍干領域工作了二十年,經歷了行業(yè)內的一些風雨,,我想我應該有評論幾句的資本,,在全面掌握了凍干原理的前提下,設備方面我認為應該走在滿足升華條件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單,、可靠,、經濟,、實用的思路(實際上我一直認為簡單意味著可靠,經濟意味著實用,,其實上面那句話可簡化成簡單,、經濟即可)。而反觀我們一些同行的做法,,實在令我費解,,一個小型的實驗用凍干機,控制系統(tǒng)里有PLC,、觸摸屏,、還有個無紙記錄儀,拼湊那么多電器干嘛,,堆砌這些儀表無非是想表明凍干屬于有技有術含量的*,,要知道,凍干技術起源于1930年代,,那年頭根本沒有那些玩意,,還不是一樣控制得好好的,,記得2004年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凍干食品企業(yè)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中有過詳細的論述,,在此不再重復,。
如果真正的掌握了升華干燥的核心技術,一個簡易的實驗凍干裝置,,時至今日在淘寶上拼購也不過才500元人民幣上下(這個我做過試驗,,證明這確實是靠譜的),也能完成少量樣品的升華干燥,。
對整機而言,,國內目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是冷阱(冷凝)系統(tǒng)的設計,我在那篇文章中有所論述,,但當年并未講透,。冷凝系統(tǒng)的設計,很多人將重點放在了制冷系統(tǒng)上,,因此有了活塞機與螺桿機之爭,,實際運行結果表明,其它條件相同(即同一家企業(yè)先后安裝了這兩類設備在同一時段內生產同一種產品)時,,后者的能耗比前者要高出20%以上,,這是人民幣的教訓,誰不服氣誰付錢,,并且不會有人感謝你,,個中原因,在那篇文章中也有所論述,。
讓我感到痛心的是,,做了這個對比試驗的是我的一位好友,當年為了阻止他上這套螺桿系統(tǒng),,我記得出面勸說了不下三次:能耗高,!能耗高!能耗高,!zui后我那哥們用一句有點猶豫的話結束了我的努力:“我所接觸的制冷專家們都說螺桿機式比活塞機節(jié)能,,你就讓我相信一次制冷專家們的話吧”,結果幾年后他親口告訴我高出了20%(別小看這20%的區(qū)別,,這可是純利潤啊,,值已相當于該企業(yè)全年純利潤的30%左右了)以上的結論,而且故障率也不見得少了多少,,結結實實的被那些不懂凍干只懂制冷的真正的制冷專家們無心地坑了一把,,在今天的社會現實中,這類專家數不勝數。
其實不管什么樣的制冷系統(tǒng),,用在凍干這個地方都是為冷凝水蒸汽而設計的,,而在幾十Pa的真空壓力下要完成冷凝的過程,其核心是水分子的捕獲,,從分子運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碰撞后能量交換的問題,而且盡可能地不是彈性碰撞,,因為是彈性碰撞的話,,就沒有熱交換有過程了,因此,,碰撞前必須要減速,,那怕是減速后也未必全部是粘性碰撞,肯定有反彈回來的水分子,,因此必須想辦法增加碰撞的次數,,比較有效方法是“亂流”,早在1998年前后,,我根據自己對理論的理解及工作的經驗就總結出冷阱及排管設計中的定性要點:減速,、亂流,后來分析了更多成功的冷阱后,,在亂流前加上兩個字“改向”,,其實改向的目的,也是為了減速及亂流,,凡是符合這六字要訣的,,沒有一個不成功的,這個定性的推論才是冷阱設計的核心,。
這里再舉個實例,,國內某個上市的以制冷設備為主業(yè)的公司,在2005年給湖北的一個反季節(jié)蔬菜基地的用戶設計制造了一臺真空預冷機,,在我看來,,真空預冷與真空凍干的核心技術在分子水平上是同一回事,,只不過是工作參數不同而已(我自己設計制造過這類設備,,正是按這種思路設計建造完成的,一次性成功,,沒有修改),,但這家公司調試完后卻沒達到設計要求,接下來這家公司沒有為用戶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了跑路,,業(yè)主無奈之下找到我,我因為有事走不開就推薦了一位朋友去幫業(yè)主改好了。2015年11月,,一位業(yè)內的朋友告訴我另外一個消息,,還是這家上市公司,前幾年在云南接了個凍干食品企業(yè)的設備制造的活,,兩年多過去了,,聽說至今仍沒調試好,能在大致相同的一個問題上,,在十年里連栽兩次,,也真是太有才了!還是上市公司呢,。這個例子也說明,,懂得制冷技術的,不一定能把制冷與真空結合的工作就能做得很好,!
在食品凍干設備制造方面,,我個人的感覺是大致追上了同行的水平,判斷的依據是我們用純國產的配套設備,、人力資源及加工條件也能制作出能耗水平相當的設備來,,并獲得了國外凍干食品采購商的認可。
至于醫(yī)用凍干設備,,我接觸的不是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以定的是國產的醫(yī)用凍干設備除了殼體、擱板,、冷阱芯及凍干盤等粗家笨伙外,,其它配套的幾乎全是進口的,與其說是中國制造,,不如說是國內組裝,,國產化率大致在30%以下,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這不是設備制造商,,只是一個進口配件的搬運工”,,正是“國產化尚未成功,同行們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