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氨氮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見氨氮廢水處理方法:
1,、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又稱為MAP沉淀法,,是通過向含有氨氮的廢水中投加鎂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氫鹽,,使廢水中的NH4﹢與Mg2+,、PO43-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磷酸按鎂沉淀,分子式為MgNH4P04.6H20,,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磷酸按鎂俗稱鳥糞石,可用作堆肥,、土壤的添加劑或建筑結構制品的阻火劑,。反應方程式如下:
Mg2++NH4﹢+PO43-=MgNH4P04
化學沉淀法的優(yōu)點是當氨氮廢水濃度較高時,應用其它方法受到限制,,如生物法,、折點氯化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等,,此時可先采用化學沉淀法進行預處理;化學沉淀法去除效率較好,且不受溫度限制,,操作簡單;形成含磷酸餒鎂的沉淀污泥可用作復合肥料,,實現(xiàn)廢物利用,從而抵消一部分成本;如能與一些產生磷酸鹽廢水的工業(yè)企業(yè)以及產生鹽鹵的企業(yè)聯(lián)合,,可節(jié)約藥劑費用,,利于大規(guī)模應用。
化學沉淀法的缺點是由于受磷酸鐵鎂溶度積的限制,,廢水中的氨氮達到一定濃度后,,再投人藥劑量,則去除效果不明顯,,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學沉淀法需與其它適合深度處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藥劑使用量大,產生的污泥較多,,處理成本偏高;投加藥劑時引人的氯離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吹脫法
吹脫法去除氨氮是通過調整pH值至堿性,,使廢水中的氨離子向氨轉化,,使其主要以游離氨形態(tài)存在,,再通過載氣將游離氨從廢水中帶出,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影響吹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氣液比,、氣體流速,、初始濃度等。目前,,吹脫法在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中的應用較多,。
吹脫法去除氨氮效果較好,操作簡便,,易于控制,。對于吹脫的氨氮可以用硫酸做吸收劑,生成的硫酸錢制成化肥使用,。吹脫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脫氮技術,。但吹脫法存在一些缺點,如吹脫塔內經常結垢,,低溫時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脫的氣體形成二次污染等。吹脫法一般與其它氨氮廢水處理方法聯(lián)合運用,,用吹脫法對高濃度氨氮廢水預處理,。
3、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是通過催化劑作用,,在一定溫度,、壓力下,經空氣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分別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無害物質,達到凈化的目的,。
4,、生物法
傳統(tǒng)生物法是在各種微生物作用下,,經過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從而達到廢水治理的目的,。傳統(tǒng)生物法去除氨氮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硝化過程,在有氧條件下硝化菌將氨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反硝化菌將污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傳統(tǒng)生物法具有效果穩(wěn)定,、操作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成本較低等優(yōu)點,。該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當廢水中C/N比值較低時必須補充碳源,對溫度要求相對嚴格,,低溫時效率低,,占地面積大,需氧量大,,有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離子等對微生物有壓制作用,需在進行生物法之前去除,,此外,,廢水中,氨氮濃度過高對硝化過程也產生抑制作用,,所以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前應進行預處理,,使氨氮廢水濃度小于300mg/L。適用于處理含有有機物的低濃度氨氮廢水,,如生活污水,、化工廢水等。
5,、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是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液體中的成分進行選擇性分離,,從而達到氨氮脫除的目的。包括反滲透,、納濾和電滲析等,。
膜分離法的優(yōu)點是氨氮回收率高,操作簡便,,處理效果穩(wěn)定,,無二次污染等。但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時,,所使用的薄膜易結垢堵塞,,再生、反洗頻繁,,增加處理成本,,故該法較適用于經過預處理的或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
6、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是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及交換樹脂等,。沸石是一種三維空間結構的硅鋁酸鹽,,有規(guī)則的孔道結構和空穴,其中斜發(fā)沸石對氨離子有強的選擇吸附能力,,且價格低,,因此工程上常用斜發(fā)沸石作為氨氮廢水的吸附材料。
離子交換法具有投資小,、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對毒物和溫度不敏感,、沸石經再生可重復利用等優(yōu)點,。但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時,再生頻繁,,給操作帶來不便,,因此,需要與其他治理氨氮的方法聯(lián)合應用,,或者用于治理低濃度氨氮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