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接觸角測量方法,前進角和后退角過程分析
測量動態(tài)接觸角的作用是為了表征疏水材料疏水性能:
1. 表面化學、物理均一性
2. 表面粗糙度
前進角--液體在未被潤濕過的材料表面上潤濕鋪展
后退角--液體在已被潤濕過的材料表面上潤濕鋪展
滯后角--前進角與后退角的差值
近年來,,人們對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備兼具高接觸角及低滾動角的表面,,水滴在這種表面極易滾動并帶走表面灰塵而具有自清潔性。然而,,很少有人關注到液滴在超疏水性固體表面具有高黏滯性這一領域的研究,,實際上,這種表面也代表了一類在理論及應用上都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界面材料,。具有高黏滯性的固體表面的典型代表是壁虎的腳,,與荷葉表面相比,壁虎腳底與荷葉表面都具有微米-納米比重結構,,因此都可以產(chǎn)生超疏水性,。不同之處在于,由于荷葉表面與壁虎腳底的微觀形貌不同,,導致水滴與表面接觸時,,被封閉于其下的空氣狀態(tài)不同,。荷葉表面是由微米級乳突結構及其上的納米分支構成,這種納米結構在表面呈無序排列,,水滴在與荷葉表面接觸時,,被封閉在水滴下面的空氣是流動的。稱為荷葉狀態(tài),。而壁虎腳底是由陣列的剛毛結構構成,,這種結構使得其與水滴相接觸時,封閉于剛毛內(nèi)的空氣是不流動的,,而剛毛之間的空氣是流動的,。稱為壁虎狀態(tài)。
上圖是液滴在兩種疏水表面上與污染顆粒的作用方式
前進角和后退角:
考慮一個在水平平面上具有穩(wěn)定接觸角的液滴,,若表面是理想光滑和均勻的,,往這液滴上加少量液體,則液滴周界的前沿向前拓展,,但仍保持原來的接觸角,。從液滴中抽去少量液體,則液滴的周界前沿向后收縮,,仍保持原來的接觸角,。反之 ,若表面是粗糙的或不均勻的,,向液滴加入一點液體只會使液滴變高,,周界不動,從而使接觸角變大,,此時的接觸角稱為前進接觸角,。簡稱前進角,用θA表示,。
若加入足夠多的液體,,液滴的周界會突然向前蠕動,此突然運動剛要發(fā)生時的角度稱為zui大前進角,。若從液滴中取出少量液體,,液滴在周界不移動的情況下變得更平坦。接觸角變小,,此時的接觸角稱為后退接觸角,簡稱后退角,。用θR表示,。當抽走足夠多液體,流溢周界前沿會突然收縮,。此突然收縮剛要發(fā)生時的角度稱為zui小后退角,。
固體表面上小液滴的形貌
在傾斜面上,,同時可看到液體的前進角和后退角,假若沒有接觸角滯后,,平板只要稍許傾斜一點,,液滴就會滾動。接觸角的滯后使液滴能穩(wěn)定在斜面上,,這一事實表明,,接觸角滯后的原因是由于液滴的前沿存在著能壘。
滾動角
固-液界面擴展后測量的接觸角前進角與在固液界面回縮后的測量值后退角存在差別,。前進角往往大于后退角,。兩者的差值叫做滾動角。滾動角的大小也代表了一個固體表面的接觸角滯后現(xiàn)象,。關于前進角和后退角也可以描述成:前進角是在增加液滴體積時液滴與固體表面接觸的三相線將要移動而沒有移動那一狀態(tài)的接觸角,。可以理解為下滑時流溢前坡面所必須增加到的角度,。否則不會了生運動,。而后退角是指在縮小液滴體積時液滴與固體表面接觸的三相線將動而未動狀態(tài)的接觸角,可以理解為下滑時液滴后坡面所必須降低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