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往水中通入空氣,,產(chǎn)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有時還需要投加混凝劑或浮選劑),,使水中的懸浮物與空氣泡粘附在一起,,靠氣泡的浮力(視密度<1)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而加以去除,,實現(xiàn)固液或液液分離的過程,。
2、實現(xiàn)氣浮分離的必要條件
①必須向水中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微細氣泡(氣泡尺寸為15~30μm),;
②必須使懸浮物呈懸浮狀態(tài),;
③必須使氣泡與懸浮物產(chǎn)生粘附作用,,從而附著于氣泡上浮升。
3,、懸浮顆粒與氣泡粘附的原理
水中懸浮固體顆粒能否與氣泡粘附主要取決于顆粒表面的性質(zhì),。顆粒表面易被水濕潤,該顆粒屬親水性,;如不易被水濕潤,,屬疏水性。親水性與疏水性可用氣,、液,、固三相接觸時形成的接觸角大小來解釋。在氣,、液,、固三相接觸時,固,、液界面張力線和氣,、液張力線之間的夾角稱為濕潤接觸角以θ表示。為了便于討論,,液,、氣、固體顆粒三相分別用1,,2,,3表示。如圖所示,,如θ<90ο為親水性顆粒,,不易與氣泡粘附,θ>90ο為疏水性顆粒,,易于與氣泡粘附,。
在氣、液,、固相接觸時,,三個界面張力總是平衡的。以σ表示界面張力,,有:
σ1.3=σ1.2cos(180 ?-θ)+ σ2.3
式中:σ1.3——液,、固界面張力;
σ1.2——液,、氣界面張力,;
σ2.3——氣、固界面張力;
θ——接觸角,。
水中氣泡與顆粒粘附之前單位界面面積上的界面能為W1=σ1.3十σ1.2,,而粘附后則減為W2=σ2.3,界面能減少的數(shù)值為:ΔW=W1一W2=σ1.3 十σ1.2 一σ2.3
得,;ΔW=σ1.2(1-cosθ)
當θ→0 ?,,即顆粒*被水濕潤,cosθ→l,,ΔW→0,顆粒不與氣泡粘附,,就不宜用氣浮法處理,;
當θ→180 ,顆粒*不被水濕潤,,cosθ→-1,,ΔW→2σ1.2,顆粒易于與氣泡粘附,,宜于氣浮法處理,;
此外如σ1.2很小,ΔW亦小,,也不利于氣泡與顆粒的粘附,。
4、投加化學藥劑對氣浮效果的促進作用
(1)投加表面活性劑維持泡沫的穩(wěn)定性
(2)利用混凝劑脫穩(wěn)
以油的顆粒為例,,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非極性端吸附于油粒上,,極性端則伸向水中,極性端在水中電離,,使油粒被包圍了一層負電荷,,產(chǎn)生了雙電層現(xiàn)象,增大了ζ-電位,,不僅阻礙油粒兼并,,也影響抽粒與氣泡粘附。為此在氣浮之前,,宜將乳化穩(wěn)定體系脫穩(wěn),、破乳。
(3)投加浮選劑改變顆粒表面性質(zhì)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