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煤質(zhì)技術指標-煤炭水分常見問題
閱讀:2762 發(fā)布時間:2022-10-101.水分分析實驗步驟(空氣干燥法):
第1步:干燥稱量瓶,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試驗煤樣1g,稱準至0.0002g,平攤在稱量瓶中。
第2步:打開稱量瓶蓋,放入預先鼓風并已加熱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風的條件下,煙煤干燥1h,,無煙煤干燥1.5h,。注:預先鼓風是為了使溫度均勻,可將裝有煤樣的稱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開始鼓風。
第3步:1.從干燥箱中取出稱量瓶,,立即蓋上蓋,,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后稱量。2.進行檢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連續(xù)兩次干燥煤樣的質(zhì)量減少不超過0.0010g或質(zhì)量增加時為止。在后一種情況下,,采用質(zhì)量增加前一次的質(zhì)量為計算依據(jù),。水分小于2.00%時,不必進行檢查性干燥,。
2.什么是煤炭水分及分類,?
答:煤炭水分分為內(nèi)在水分、外在水分,、結晶水和分解水,。
煤炭水分過大是,不利于加工,、運輸?shù)?,燃燒時會影響熱穩(wěn)定性和熱傳導,煉焦時會降低焦產(chǎn)率和延長焦化周期,。
現(xiàn)在我們常報的煤炭水份指標有:
1 ,、全水份( Mt ),,是煤中所有內(nèi)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總和,,也常用 Mar 表示。通常規(guī)定在 8% 以下,。
2 ,、空氣干燥基水份 (Mad) ,指煤炭在空氣干燥狀態(tài)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認為是內(nèi)在水份,,老的國家標準上有稱之為 “ 分析基水份 " 的,。
3.什么是煤的內(nèi)在水分?
答: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顆粒內(nèi)部毛細孔中,,在實際測定中,,是指煤樣達到空氣干燥狀態(tài)時所保留的那部分水。
4. 什么是煤的外在水分,?
答:吸附在煤顆粒表面上或非毛細孔穴中的水分,,在實際測定中,是指煤樣達到空氣干燥狀態(tài)時所失去的水分,。
5.煤的全水分測定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答:沒的全水分測定中的關鍵問題是要保證原來煤樣的水分沒有損失也沒有增加,即從制樣到測試前的全過程中煤樣中的水分沒有變化,,因此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采集的全水分試樣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內(nèi),,并放在陰涼的地方;
制樣操作要快,,用密封式破碎機,;
進行全水分測定的煤樣不宜過細,如要用較細的試樣進行測定,,則測定該用密封式破碎機或用兩步法進行測定 —— 先破碎成較大顆粒測其外在水分,,再破碎到較細顆粒測其內(nèi)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