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電話
- 聯(lián)系人:
- 鄧潔
- 電話:
- 021-61116911
- 手機:
- 13524123373
- 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金豫路100號禹洲金橋國際2期2號樓1017室
- 個性化:
- www.shweimi.com.cn
- 網址:
- www.wei-mi.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3C閥門類別 | 工業(yè) | 動作方式 | 法蘭 |
---|---|---|---|
工作溫度 | 常溫℃ | 公稱通徑 | 6mm |
流動方向 | 單向 | 使用壓力 | 常壓mpa |
位置數(shù) | 4 | 應用領域 | 化工,農業(yè),石油,能源,交通 |
有效截面積 | 2mm2 | 最高動作頻率 | 1000 |
我司主營氣動元件,、液壓泵閥,、電子電控類進口件:
主要涵蓋產品有:換向閥,氣缸等;液壓泵,、液壓閥,液壓元件等;滑塊,、導軌,;電控模塊、驅動器,;伺服電機等
主營優(yōu)勢品牌有AVENTICS,,DUPLOMATIC,REXROTH,,B&R,,AIRTEC,Bently,ASCO,,ATOS,,VICKERS,Parker等
油研YUKEN單向節(jié)流閥
液控單向閥
液控單向閥也稱閉鎖閥或保壓閥,,用以防止油液反向流動,。但在液壓回路中需要油流反向流動時又可利用控制油壓,打開單向閥,,使油流在兩個方向都可流動,。液控單向閥采用 錐形閥芯,因此密封性能好,。在要求封閉油路時,,可用此閥作為油路的單向鎖緊而起保壓作用。液控單向閥控制油的泄漏方式有內泄式和外泄式二種,。在油流反向出 口無背壓的油路中可用內泄式;否則需用外泄式,,以降低控制油壓力。
液控單向閥是依靠控制流體壓力,,可以使單向閥反向流通的閥,。這種閥在煤礦機械的液壓支護設備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液控單向閥與普通單向閥不同之處是多了一個控制油路K,,當控制油路未接通壓力油液時,,液控單向閥就象普通單向閥一樣工作,壓力油只從進油口流向出油口,,不能反向流動,。當控制油路油控制壓力輸入時,活塞頂桿在壓力油作用下向右移動,,用頂桿頂開單向閥,,使進出油口接通。若出油口大于進油口就能使油液反向流動,。
1,、液壓閥的實際流量
液壓閥的實際流量與油路的串、并聯(lián)有關:串聯(lián)油路各處流量相等;同時工作的并聯(lián)油路的流量等于各條油路流量之和,。此外,,對于采用單活塞桿液壓缸的系統(tǒng),要注意活塞外伸和內縮時的回油流量的不同:內縮時無桿腔回油與外伸時有桿腔回油的流量之比,,與兩腔面積之比相等,。
2、液壓閥的額定壓力和額定流量
各液壓控制閥的額定壓力和額定流量一般應與其使用壓力和流量相接近,。對于可靠性要求較高的系統(tǒng),,閥的額定壓力應高出其使用壓力較多,。如果額定壓力和額定流量小于使用壓力和流量,則易引起液壓卡緊和液壓動力并對閥的工作品質產生不良影響;對于系統(tǒng)中的順序閥和減壓閥,,其通過流量不應遠小于額定流量,,否則易產生振動或其他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對于流量閥,,應注意其最小穩(wěn)定流量。
3,、液壓閥的安裝連接方式
由于閥的安裝連接方式對后續(xù)設計的液壓裝置的結構型式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選擇液壓閥時應對液壓控制裝置的集成方式做到心中有數(shù)。例如采用板式連接液壓閥,,因閥可以裝在油路板或油路塊上,,一方面便于系統(tǒng)集成化和液壓裝置設計合理化,另一方面更換液壓閥時不需拆卸油管,,安裝維護較為方便;如果采用疊加閥,,則需根據(jù)壓力和流量研究疊加閥的系列型譜進行選型等。
4,、方向控制閥的選用
對于結構簡單的普通單向閥,,主要應注意其開啟壓力的合理選用:較低的開啟壓力,可以減小液流經過單向閥的阻力損失;但是,,對于作背壓閥使用的單向閥,,其開啟壓力較高,以保證足夠的背壓力,。對于液控單向閥,,除了本款換向閥中相關的注意事項外,為避免引起系統(tǒng)的異常振動和噪音,,還應注意合理選用其泄壓方式:當液控單向閥的出口存在背壓時,,宜選用外泄式,其他情況可選內泄式,。
對于換向閥,,應注意從滿足系統(tǒng)對自動化和運行周期的要求出發(fā),從手動,、機械,、電磁、電液動等型式中合理選用其操縱式,。正確選用滑閥式換向閥的中位機能并把握其過渡準狀態(tài)機能,。對于采用液壓鎖(雙液控單向閥)鎖緊液壓執(zhí)行器的系統(tǒng),應選用“H",、“Y"形中位機能的滑閥式換向閥,,以使換向閥中位時,,兩個液控單向閥的控制腔均通油箱,保證液壓控單向閥可靠復位和液壓執(zhí)行器的良好鎖緊狀態(tài),。所選用的滑閥式換向閥的中位機能在換向過渡位置,,不應出現(xiàn)油路*堵死情況,否則將導致系統(tǒng)瞬間壓力無窮大并引起管道爆破等事故,。
油研YUKEN單向節(jié)流閥
MFB-01-X-10
MFW-01-X
MBP-01-C-30
MBP-01-C-3070
MBP-01-H-30
MBP-01-H-3070
MBA-01-C--30
MBA-01-H--30
MBB-01-C--30
MBB-01-H-30
MRP-01-B-30
MRP-01-B-3070
MRP-01-C-30
MRP-01-H-30
MRB-01-B-30
MSP-01-50
MSCP-01-30
MSA-01-X-50
MSA-01-Y-50
MSB-01-X-50
MSB-01-Y-50
MSW-01-X-50
MSW-01-Y-50
MCP-01-0-30
MCP-01-2-30
MCP-01-4-30
MCT-01-2-30
MPA-01-2-40
MPB-01-2-40
MPB-01-4-40
MPW-01-2-40
MPW-01-2-4001
MPW-01-4-40
MHA-01-H-30
MHB-01-H-30
MHB-01-H-3016
MAC-01-30
MPW-03-2-20
MPW-03-4-20
MSW-03-X-40
MSA-03-X-50
MCB-03-2
MBA-03-H
MBW-03-H-30
MRP-03-B-30
MBP-03-H-30
MSP-03-30
MPA-03-2-20
MPB-03-2-20
MHA-03-C-20
MJP-01-M-B-10
MJP-01-M-B-N-10
液壓單向閥工作原理 當控制油口不通壓力油時,,油液只能從PA→PB;當控制油口通壓力油時,,正,、反向的油液均可自由通過。當油液反向流動時,,閥芯的受力平衡表達式為:pKAK-pAAK-FKM=pBA-pAA=FsFsW
液壓單向閥工作原理
當控制油口不通壓力油時,,油液只能從PA→PB;當控制油口通壓力油時,,正,、反向的油液均可自由通過。當油液反向流動時,,閥芯的受力平衡表達式為:pKAK-pAAK-FKM=pBA-pAA=FsFsW
(1)式中pK———控制油壓力,,單位為N;pA———反向出油腔油液壓力,,單位為N,;pB———反向進油腔油液壓力,單位為N,;FKM———控制活塞摩擦阻力,,單位為N;FM———錐閥芯總摩擦阻力,,單位為N,;Fs———彈簧作用力,單位為N,;W———閥芯重量,,單位為N;AK———控制活塞面積,,單位為m2,; A———閥座口面積,單位為m2,。
當略去控制活塞和錐閥芯的摩擦阻力時,,則控制油壓力為:pK=[(pB-pA)AFsW]/AKpA
(2)該值是保證油液反向流動的控制油壓力。若閥口關閉,,油液反向流動停止,,則出油
腔壓力pA=0,。根據(jù)控制活塞上腔的泄油方式不同分為內泄式和外泄式。
內泄式也就是簡式液壓單向閥,,外泄式液壓單向閥,,這種外泄式液壓單向閥反向出油腔壓力pA只作用在控制活塞的上端,作用面積要小得多,,同時,,反向出油腔壓力油和控制壓力油泄漏到控制活塞上下段之間的容腔內,可通過外泄口直接引到閥體外,,以避免由于泄漏油的聚積影響控制活塞的向上運動,,故稱為外泄式液壓單向閥,。
復式結構液壓單向閥,,單向閥芯內裝有卸載小閥芯??刂苹钊闲袝r先頂開小閥芯使主油路卸壓,,再頂開單向閥閥芯,其控制壓力僅為工作壓力的4.5%,,沒有卸載小閥芯的液壓單向閥的控制壓力為工作壓力的40%~50%,。
液壓單向閥用途
1、保持壓力:滑閥式換向閥都有間隙泄漏現(xiàn)象,,只能短時間保壓,,當有保壓要求時,可在油路上加一個液壓單向閥,,利用錐閥關閉的嚴密性,,使油路長時間保壓。
2,、液壓缸的“支承":在立式液壓缸中,,由于滑閥和管的泄漏,在活塞和活塞桿的重力下,,可能引起活塞和活塞桿下滑,。將液壓單向閥接于液壓缸下腔的油路,則可防止液壓缸活塞和滑塊等活動部分下滑,。
3,、實現(xiàn)液壓缸鎖緊:當換向閥處于中位時,兩個液壓單向閥關閉,,可嚴密封閉液壓缸兩腔的油液,,這時活塞就不能因外力作用而產生移動。
4,、大流量排油:液壓缸兩腔的有效工作面積相差很大,。在活塞退回時,,液壓缸右腔排油量驟然增大,此時若采用小流量的滑閥,,會產生節(jié)流作用,,限制活塞的后退速度;若加設液壓單向閥,,在液壓缸活塞后退時,,控制壓力油將液壓單向閥打開,便可以順利地將右腔油液排出,。
5,、作充油閥:立式液壓缸的活塞在高速下降過程中,因高壓油和自重的作用,,致使下降迅速,,產生吸空和負壓,必須增設補油裝置,,液壓單向閥作為充油閥使用,,以完成補油功能。組合成換向閥:在設計液壓回路時,,有時可將液壓單向閥組合成換向閥使用,,例如:用兩個液壓單向閥和一個單向閥并聯(lián)(單向閥居中),則相當于一個三位三通換向閥的換向回路,。
需要指出,,控制壓力油油口不工作時,應使其通回油箱,,否則控制活塞難以復位,,單向閥反向不能截止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