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測食用油中的煤制油?食用油中皂化值,、酸價,、過氧化值、水分等指標含量幾何,?海能技術可提供多款儀器和方法支持,。
01 海能-G.A.S.方案
本研究采用GC-IMS方法對花生油(PO)與菜籽油(RO)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比較,通過尋找不同樣品之間的特征化合物,,可對不同食用油進行快速區(qū)分,,探索方案適用于檢測食用油中煤制油及其它物質的可行性分析。
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譜是一種新的氣相色譜與離子遷移譜聯(lián)用技術,,無需樣品前處理即可實現(xiàn)快速無損檢測,。
base:純花生油(PO),;314:花生油(PO)摻雜1%菜籽油(RO),;529:花生油(PO)摻雜5%菜籽油(RO);423:花生油(PO)摻雜10%菜籽油(RO),。
GC-IMS分析中,,將(PO)與(RO)按 0%、1%,、5% 至10% (w/w)的比例混合制備混合油樣品,。每個調合油樣制備10 g的量。這些外加劑(PO)和(RO)的混合物在超聲波浴中劇烈搖晃并均質5 min,。所有油樣保存在4° C直到分析,。頂空溫度設置為 60℃,持續(xù)15 min,,注射器溫度設置為85℃,,進樣量500 μL。
通過GC-IMS對純花生油(PO)和摻雜菜籽油(RO)花生油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比較,,呈現(xiàn)了200多個單獨的信號(圖1)。因此,,可以根據(jù)非靶向分析方法來區(qū)分油,,結果顯示了樣品之間的差異,在信號強度和性質方面的顯著變化證明了這一點,。在 100 ~ 300 s的時間內,,不同(RO)比例的(PO)的差異最為顯著。特別是,,在花生油(PO)中未檢測到編號為95-98標識符,,而隨著(RO)與 (PO)混合比例的增加,,它們的信號增加 。
花生油(PO)樣品的指紋圖譜如圖2所示,。較顯著的化合物沒有隨著摻假比例的增加而變化,,說明兩種食用油中的揮發(fā)性化合物相似,。特別是醛,、酮、酒精和吡嗪是這兩種油樣品中常見的化合物,。
然而,,89-107的化合物顯示出峰值強度的差異(圖3)。89 ~ 92的峰值信號強度隨著 RO的加入而增加,,說明純RO中某些化合物的濃度高于純PO,。其他未在純 PO中檢測到的峰信號, 如95,、96和98,,僅屬于RO的特征化合物。而PO樣品與 RO混合后,,104 ~ 107的峰強度減弱,,推測為PO中典型的風味化合物。峰95和98 分別是化合物 2,3-丁二醇和(Z)-3-己烯 -1-醇,,它們是RO的特異性化合物,。同樣,3-甲基乙酸丁酯和1-戊醇,,分別由峰104和峰106表示,,是PO的特征化合物。因此,,PO和RO之間的化合物差異有可能通過指紋識別技術來識別,。
圖4 PCA結果表明,四種油樣具有不同的特征,。
GC-IMS為純花生油(PO)中菜籽油(RO)的快速檢測提供了合適的方法,。化合物指紋圖譜可以可靠地區(qū)分不同成分的花生油,,(RO)最低為 5%,。用GC-IMS獲得的圖譜成功地證明了芳香花生油和芳香菜籽油之間的差異,并且不需要對這兩種食用油中存在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進行單獨鑒定,。
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譜聯(lián)用儀根據(jù)不同樣品中揮發(fā)性有機物指紋圖譜鑒別油脂品種,,摻偽比例,同樣GC-IMS技術亦可通過尋找煤制油,、花生油等特有的化合物成分,,根據(jù)特征峰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可以對食用油的污染程度進行有效區(qū)分,。該方法為食用油的污染檢測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意義。
02 食用油其他關鍵指標檢測
此外,,食用油的檢測項目還包括酸價,、過氧化值、黃曲霉毒素含量等,。這些指標可以反映食用油的品質和安全性,,為消費者提供參考依據(jù)。海能的多款儀器在食用油檢測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可檢測食用油中的多種關鍵指標,。
K2025高效液相色譜儀可用于食用油中多環(huán)芳烴、脂肪酸,、黃曲霉毒素,、抗氧化劑等的測定。
T960全自動滴定儀可用于食用油皂化值,、酸價,、過氧化值的檢測;
T930全自動水分滴定儀可用于食用油的水分含量的測定,;
A670全自動折光儀可用于食用油的折射率的測定,;
TANK 微波消解儀可用于食用油中重金屬元素等有害物質檢測的前處理
SOX606索氏提取儀可用于油料作物中出油率的檢測。
食用油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質量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針對性增設檢驗項目,多個環(huán)節(jié),、各個鏈條,,嚴守食品安全底線,綜合施策,,共同發(fā)力,,才能切實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Tian, L. , Zeng, Y. , Zheng, X. , Chiu, Y. , & Liu, T. . (2019). Detection of peanut oil adulteration mixed with rapeseed oil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12(10), 2282-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