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簡介
詳細介紹
一,、50ZX12.5-50管道自吸泵 臥式自吸泵 高揚程自吸泵產(chǎn)品概述:
ZX系列泵是臥式自吸離心泵,。該型式泵與其它型式的自吸離心泵比較,因為泵本身沒有逆止閥,,結構zui為簡單,;工作zui為可靠;*工作時間長,,維護,、使用方便、體積小,、 重量輕,、效率高、在設計上做了特別的考慮與相同口徑的泵比較,,排量大,、性能高。
ZX型泵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搶險救助,,如排澇,、救火中作為應急泵使用效能更為突出。
ZX型泵廣泛適用石 油,、化工,、冶金、機械,、化纖,、食品、能源,、交通等工業(yè)部門城市給水,、亦可用于農(nóng)業(yè)排灌、 噴灌,。供輸送清水或粘度小于5°E,,溫度低于80℃物理及化學性質類似清水的其它液體。
二,、50ZX12.5-50管道自吸泵 臥式自吸泵 高揚程自吸泵產(chǎn)品用途:
適用于城市環(huán)保,、建筑、消防,、化工,、制藥、染料印染,、釀造、電力,、電鍍,、造紙、石油,、礦山,、設備冷卻、油輪卸油等,。
適用于清水,、海水及帶有酸、堿度的化工介質液體和帶有一般糊裝的漿料(介質粘度≤100厘珀,、含固量可達30%以下),。
裝上搖臂式噴頭,又可將水沖到空中后,,散成細小雨滴進行噴霧,,是農(nóng)藥、苗圃、果園,、茶園的良好機具,。
可和任何型號、規(guī)格的壓濾機配套使用,,將漿料送給濾機進行壓濾的配套泵種,。
三、50ZX12.5-50管道自吸泵 臥式自吸泵 高揚程自吸泵技術參數(shù):
流量:6.3~400m3/h,;
揚程:5~132m,;
轉速:2900、1450r/min,;
功率:0.55~110KW,;
進口直徑:50~200mm;
zui高工作壓力:1.6Mpa,。
四,、型號意義:
50 ZX 12.5-50 P B
| | | | | |_防爆電機
| | | | |___不銹鋼材質
| | | |_____揚程
| | |_________流量
| |_____________自吸泵
|________________吸入口徑
五、維護和拆裝
該泵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經(jīng)久耐用,。在泵正常情況下,一般不需要經(jīng)常拆幵保養(yǎng),。當發(fā)現(xiàn)故障后隨時給予排除即可,。
1.維護該泵時應注意幾個主要部位:
a.滾動軸承:當泵*運行后,軸承磨損到一定程度時,,須進行更換,。
b.前密封環(huán)、后密封環(huán):當密封環(huán)磨損到一定程度時,,須進行更換,。
c.機械密封:機械密封在不漏液的情況下,一般不應拆幵檢查,。若軸承體下端泄漏口處產(chǎn)生嚴重泄漏時,,則應對機械密封進行拆檢。裝拆機械密封時,,必須輕取輕放,,注意配合面的清潔,保護好靜環(huán)和動環(huán)的鏡面,,嚴禁敲擊碰撞,。因機械密封而產(chǎn)生泄漏的原因主要是摩擦付鏡面拉毛所至。其修復辦法,,可對磨擦付端面進行研磨使恢復鏡面,。機械密封產(chǎn)生泄漏的另一原因是"O"′形橡膠密封圈(或緩沖墊)安裝不當、或者變形老化所至。此時則需調整或更換"O′形密封圈進行重新裝配,。
2.泵拆裝順序:
a.拆下電動機或脫出聯(lián)軸器,。
b.拆出軸承體總成,檢查葉輪和前口環(huán)的徑向間隙,,檢查葉輪螺母有無松動,。
c.拆下葉輪螺母,拉出葉輪,,檢査葉輪和后密封環(huán)的徑向間隙,。
d.松出機械密封的緊定螵釘,拉出機械密封的動環(huán)部分,,檢查動,、靜環(huán)端面的貼合情況,檢查“O”形密封圈〔或緩沖墊)的密封情況,。
e.旋出聯(lián)軸器的緊定螺母,,拉出聯(lián)軸器。
f.拆下軸承端蓋,拆出泵軸和軸承,。
g.安裝時以相反順序進行裝配即可,。
六、故障與排除
故障 | 產(chǎn)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
水泵不出 | 1.泵殼內未加儲液或儲液不足 2.吸入管路漏氣 3.轉速太低 4.吸程太高或吸入管路過長 5.機械密封泄漏量過大 6.吸入管路氣體不能從出口排出 | 1.加足儲液 2.檢查并排除漏氣現(xiàn)象 3.調整轉速 4.降低吸程或縮短吸入管路 5.修復或更換 6.使之排出 | ||
雜音和振動較大 | 1.底腳不穩(wěn) 2.泵軸彎曲 3.汽蝕現(xiàn)象 4.軸承磨損嚴重 5.進口管路內有雜物 6.泵與電動機兩者主軸不同心 | 1.加固 2.更換或校正 3.調整工況 4.更換 5.滴除雜物 6.調整同軸度 | ||
出水量不足 | 1.葉輪流道與吸入管被堵塞 1.葉輪或葉輪密封磨損嚴重 3.功率不足或轉速太低 | 1.排除堵塞物 2.更換口環(huán) 3.加足功率,、調至額定轉速 | ||
軸功率消耗過大
| 1.流置過大 2.轉速太高 3.泵軸彎曲或葉輪卡碰 4.泵內流道堵塞或被卡住 | 1.升高出口壓力 2.適當降低 3.更換或校正 4.排除堵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