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離子交換劑的實驗原理(滬鼎分享)
閱讀:2227 發(fā)布時間:2013-5-6離子交換劑的實驗原理
(一)原理
離子交換是指液相中的離子與固定相上可解離基團的可逆交換反應,。利用這個反應先將要分離的混合物在一定pH的溶液中解離,,而后流經(jīng)固定相,使之與固定相上的可解離基團進行離子交換,,吸附于固定相上,,凡不能進行交換吸附的成分,則流出層析柱外,。再根據(jù)交換吸附于固定相上的各組分解離度的差別,,運用不同的pH值或不同鹽濃度的溶液作流動相,流過層析柱將各組分分別再交換洗脫下來,,這樣混合物的各組分即被分開,,達到分離的目的,此即為離子交換層析,。
離子交換層析中的固定相稱為離子交換劑,。它是由在不溶性高分子母體上引入不同的可解離基團所構成。常用的不溶性高分子母體有纖維素,、葡聚糖,、瓊脂糖及人工合成的樹脂等。引入于母體上的活性基團主要有酸性或堿性物質,。由于引入的酸性物質可解離出H+離子,,能與液相中的陽離子交換,故這類離子交換劑稱為陽離子交換劑,;引入的堿性物質可解離出OH-離子,,能與液相中的陰離子交換,故將這類離子交換劑稱為陰離子交換劑,。
由于引入的酸或堿的強弱不同,,兩類離子交換劑又分為不同的型。
酸類物質以磺酸基(-SO3H)zui強,,引入磺酸基的陽離子交換劑稱為強酸型,;引入磷酸基(-PO3H2),、亞磷酸基(-PO2H)的稱中強酸型;引入羧基(-COOH),、酚羥基(-OH)的稱為弱酸型,。
堿類物質主要是引入胺堿。引入季胺[ ―N+(CH3)3 OH― ]基的稱為強堿型,;引入叔胺[-N(CH3)2 ],、仲胺(-NHCH3)、伯胺(-NH2)基的稱為弱堿型,。
上海滬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業(yè)為各院校,,醫(yī)院實驗室提供進口elisa試劑盒,標準品,,培養(yǎng)基等實驗產(chǎn)品,。歡迎需要購買此類試劑我司產(chǎn)品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