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顯微鏡簡介
閱讀:2565 發(fā)布時間:2012-5-26
金相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fā)研制成的高科技產(chǎn)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
金相顯微鏡技術參數(shù)
光學系統(tǒng):ICCS光學系統(tǒng),,鏡體:FEM設計,,ACR位置編碼
1、物鏡倍數(shù):5X 10X 20X 50X 100X 可選1.25X,、2.5X,、150X
2、目鏡倍數(shù):10X
3,、視場數(shù):20,、22
4、物鏡轉盤:5孔
5,、觀察功能:明場,、★暗場、★圓偏光,、微分干涉
6,、光源:12V 50W鹵素燈
7、可擴展性:可配圖像分析系統(tǒng)(數(shù)碼相機,、攝像頭,、圖像分析軟件)
金相顯微鏡特點:
1、 明暗場五孔物鏡轉盤
5孔物鏡轉盤提供充裕的操作空間—在保證您快速完成樣品檢測的同時讓您在選擇明場,、暗場,、偏光、DIC等物鏡時操作更加舒適,。
2,、 采用Push&Click技術的4位功能模塊盒
更加輕松容易的操作:使用Push&Click裝置方便地在不同觀察方式下分析觀察
3,、 光源
機身上集成了一個50W的鹵素燈反射光源,能夠適應廣泛地電壓范圍,,此外,,您也可以選擇使用LED燈源:恒定的色溫,低能耗和壽命長為其zui重要的優(yōu)點
4,、 優(yōu)化的光路(反射光)設計
帶有孔徑光闌和市場光闌的色差校正光路為您的樣品提供*的照明
5,、 在入門階段亦可掌握的微分干涉技術
微分干涉技術C-DIC—這種對比技術可將樣品表面微小的形態(tài)變化轉換成光強度的變化,進而為您提供zui出眾的對比度
金相顯微鏡用途
金相顯微鏡適宜于微小和不方便倒置的試樣,,及需要尋找特定范圍目標試樣的觀察研究和分析,。透反射金相顯微鏡配有落射照明器(同軸反射)和透射照明器,不僅可以鑒別和分析各種金屬,、合金材料,、非金屬物質的組織結構及集成電路、微顆粒,、線材,、纖維、表面噴涂等的一些表面狀況,,透反射金相顯微鏡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電子,、化工和儀器儀表行業(yè)觀察不透明的物質和透明的物質。如金屬,、陶瓷,、集成電路、電子芯片,、印刷電路板,、液晶板、薄膜,、粉末,、碳粉、線材,、纖維,、鍍涂層以及其它非金屬材料等。
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組成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fā)研制成的高科技產(chǎn)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合金的成分、熱處理工藝,、冷熱加工工藝直接影響金屬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從而使機件的機械性能發(fā)生變化,。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金相顯微鏡主要由光學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機械系統(tǒng),、附件裝置(包括攝影或其它如顯微硬度等裝置)組成。
根據(jù)金屬樣品表面上不同組織組成物的光反射特征,,用顯微鏡在可見光范圍內對這些組織組成物進行光學研究并定性和定量描述,。它可顯示500~0.2m尺度內的金屬組織特征。早在1841年,,俄國人(п.п.Ансов) 就在放大鏡下 研究了大馬士革鋼劍上的花紋,。至1863年,英國人(H.C.Sorby)把巖相學的方法,,包括試樣的制備,、拋光和腐刻等技術移植到鋼鐵研究,發(fā)展了金相 技術,,后來還拍出一批低放大倍數(shù)的和其他組織的金相照片,。索比和他的同代人德國人(A.Martens)及法國人(F. Osmond)的科學實踐,為現(xiàn)代光學金相顯微術奠定了基礎,。至20世紀初,,光學金相顯微術日臻完善,并普遍推廣使用于金屬和合金的微觀分析,,迄今仍然是金屬學領域中的一項基本技術,。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fā)研制成的高科技產(chǎn)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
金相顯微鏡技術參數(shù)
光學系統(tǒng):ICCS光學系統(tǒng),,鏡體:FEM設計,,ACR位置編碼
1、物鏡倍數(shù):5X 10X 20X 50X 100X 可選1.25X,、2.5X,、150X
2、目鏡倍數(shù):10X
3,、視場數(shù):20,、22
4、物鏡轉盤:5孔
5,、觀察功能:明場,、★暗場、★圓偏光,、微分干涉
6,、光源:12V 50W鹵素燈
7、可擴展性:可配圖像分析系統(tǒng)(數(shù)碼相機,、攝像頭,、圖像分析軟件)
金相顯微鏡特點:
1、 明暗場五孔物鏡轉盤
5孔物鏡轉盤提供充裕的操作空間—在保證您快速完成樣品檢測的同時讓您在選擇明場,、暗場,、偏光、DIC等物鏡時操作更加舒適,。
2,、 采用Push&Click技術的4位功能模塊盒
更加輕松容易的操作:使用Push&Click裝置方便地在不同觀察方式下分析觀察
3,、 光源
機身上集成了一個50W的鹵素燈反射光源,能夠適應廣泛地電壓范圍,,此外,,您也可以選擇使用LED燈源:恒定的色溫,低能耗和壽命長為其zui重要的優(yōu)點
4,、 優(yōu)化的光路(反射光)設計
帶有孔徑光闌和市場光闌的色差校正光路為您的樣品提供*的照明
5,、 在入門階段亦可掌握的微分干涉技術
微分干涉技術C-DIC—這種對比技術可將樣品表面微小的形態(tài)變化轉換成光強度的變化,進而為您提供zui出眾的對比度
金相顯微鏡用途
金相顯微鏡適宜于微小和不方便倒置的試樣,,及需要尋找特定范圍目標試樣的觀察研究和分析,。透反射金相顯微鏡配有落射照明器(同軸反射)和透射照明器,不僅可以鑒別和分析各種金屬,、合金材料,、非金屬物質的組織結構及集成電路、微顆粒,、線材,、纖維、表面噴涂等的一些表面狀況,,透反射金相顯微鏡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電子,、化工和儀器儀表行業(yè)觀察不透明的物質和透明的物質。如金屬,、陶瓷,、集成電路、電子芯片,、印刷電路板,、液晶板、薄膜,、粉末,、碳粉、線材,、纖維,、鍍涂層以及其它非金屬材料等。
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組成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fā)研制成的高科技產(chǎn)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合金的成分、熱處理工藝,、冷熱加工工藝直接影響金屬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從而使機件的機械性能發(fā)生變化,。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金相顯微鏡主要由光學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機械系統(tǒng),、附件裝置(包括攝影或其它如顯微硬度等裝置)組成。
根據(jù)金屬樣品表面上不同組織組成物的光反射特征,,用顯微鏡在可見光范圍內對這些組織組成物進行光學研究并定性和定量描述,。它可顯示500~0.2m尺度內的金屬組織特征。早在1841年,,俄國人(п.п.Ансов) 就在放大鏡下 研究了大馬士革鋼劍上的花紋,。至1863年,英國人(H.C.Sorby)把巖相學的方法,,包括試樣的制備,、拋光和腐刻等技術移植到鋼鐵研究,發(fā)展了金相 技術,,后來還拍出一批低放大倍數(shù)的和其他組織的金相照片,。索比和他的同代人德國人(A.Martens)及法國人(F. Osmond)的科學實踐,為現(xiàn)代光學金相顯微術奠定了基礎,。至20世紀初,,光學金相顯微術日臻完善,并普遍推廣使用于金屬和合金的微觀分析,,迄今仍然是金屬學領域中的一項基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