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裝置被腐蝕的原因分析
通常認為催化裝置分餾塔低溫部位主要發(fā)生HCl+H2S+NH3+CO2+HCN+H2O型腐蝕,,該腐蝕體系容易產生疏松垢層,,易脫落在塔內堆積,。
H2S主要來源于原料油中含硫化合物(如硫醚,、環(huán)硫醚,、噻吩等)的熱分解,;NH3和HCN則來源于原料油中氮化物的熱分解,一般認為,,約有15%(質量分數,,下同)氮化物轉化成了NH3,1%~2%氮化物轉化成了HCN,;HCl則主要來源于原料油中的無機鹽類和有機氯化物,;而CO2則由干氣帶入。本工作中,,換熱器殼程入口溫度約為130℃,,而H2S、NH3,、CO2和HCN等的沸點都非常低,,且高溫時,它們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它們主要進入了塔頂冷凝冷卻系統(tǒng)。
測量結果表明,,H2S,、NH3、CO2和HCN等在頂循環(huán)系統(tǒng)冷凝水中的含量很低(溫度高100℃時HCN在水中溶解度為零),,因此,,頂循換熱器管束外表面的腐蝕不是由H2S+NH3+CO2+HCN+H2O腐蝕造成的。
換熱器殼程泄漏物主要成分為氯化銨,,說明頂循換熱器管束外表面的腐蝕主要與氯化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