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標線是道路的無聲語言,,在晚上的作用尤為明顯。晚上的平均事故率要大大高于白天,,尤其在下雨的晚上,交通事故發(fā)生率更高,,道路標線的作用也就更為重要,,這就要求道路標線必須具備雨夜反光效果。由于道路標線的逆反射系數會隨著交通的磨損而下降,,所以就需要對交通標線定期進行測量以保證提供給駕駛員足夠安見的道路標線,。
2010年4月1日起實施的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標線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5.6.3中提出“雨夜標線應具備濕狀態(tài)下的逆反射性能,在雨夜具有良好的視認效果,。"
此項標準已經執(zhí)行8年,,道路交通環(huán)境有了巨大的變化,相關的標準修訂應該不會太遠,。美國ASTM標準和部分地方標準都對潮濕條件下標線逆反射性能作了明確要求,。因此,此次修訂必然會將雨夜反光標線逆反射亮度系數要求及檢測方法明確列入到新版規(guī)范,。
在2010年實施的國家標準中已經引入了雨夜標線應具備濕狀態(tài)下逆反射性能的概念,,但在潮濕及連續(xù)降雨條件下的標線逆反射亮度系數的測試儀器較為特殊,因此并未在此版的國家標準中進行明確要求,。不過在近兩年出臺的地方標準中對此項的要求逐步細化明確,,甚至專門出臺了雨夜反光標線質量要求及檢測方法。那么如何在潮濕和連續(xù)降雨條件下進行道路標線逆反射系數的有效的檢測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潮濕狀態(tài)下及連續(xù)降雨條件下的標線逆反射亮度系數的測試儀器較為特殊,,需要能夠同時滿足干燥、潮濕,、連續(xù)降雨條件下的檢測,,以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根據測試方法ASTM E1710中的規(guī)定,逆反射系數測試儀的幾何學基于30m的觀察距離,,眼睛高度為1.2m,,前車燈的高度為0.65m。新劃標線的表面由于自然的表面張力作用或者隔離劑的出現會導致標線的表面不易被雨水潤濕,,這種現象干擾了評估標線濕狀態(tài)的性能,。在這種“非濕狀態(tài)"的表面測量時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測量值。但這種現象存在時間不會太長,,因為當標線在路面使用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就不再發(fā)生。測量潮濕條件下的逆反射系數時,,需要使用雨水遮蔽器防止水珠濺射到儀器的鏡頭上,,用手持式噴水壺連續(xù)噴水并保證標線和標線的邊緣都已經被浸潤濕透30s,或者用水桶慢慢傾倒2L-5L 的水在標線和附近的路面上,,且傾倒的時候要保證沿著待測試的區(qū)域均勻傾倒,。待觀察測試區(qū)域和測試區(qū)域的周邊區(qū)域已經*潤濕,就停止噴水或者灑水,,開始計時45s±5s后再進行測量
標線逆反射系數檢測儀 點擊搜索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