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化工儀器網(wǎng),! 登錄| 免費注冊| 產(chǎn)品展廳| 收藏商鋪|
1. 原理: 根據(jù)被測氣體成分之化學特性,,分別采用不同的氣體吸收劑,或加入部分空氣,,使其爆炸或燃燒,,根據(jù)吸收和燃燒后體積變化,計算出各組分的含量,。
2. 儀器: 奧氏1904型六管氣體分析儀,。
3. 試劑 30%氫氧化鈉溶液(2號瓶)
33%氫氧化鉀溶液(3號瓶)
焦性沒食子酸鉀溶液(4號瓶)
氨性氯化亞銅溶液(5號瓶)
10%硫酸溶液(6號瓶)
0.1%甲基橙指示劑; 液體石蠟,。
4. 測定步驟:
① 用樣氣對儀器進行置換三次,,準確取樣氣100ml;
② 將樣氣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2號和3號瓶),,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1;
③ 余氣送入氧吸收瓶(4號瓶),,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2;
④ 準確留取余氣25ml,,加入75ml空氣,,送入爆炸瓶(1號瓶)爆炸,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3,;
⑤ 余氣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2號和3號瓶),,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4(二元法測定步驟結束),。
⑥ 如果測定一氧化碳用吸收法,,則將③中余氣送入一氧化碳吸收瓶(5號和6號瓶),先用一氧化碳吸收瓶吸收(5號瓶),至讀數(shù)不變,,再用10%硫酸溶液吸收瓶(6號瓶)吸收氨性氣體至讀數(shù)不變,,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5;
⑦ 準確留取余氣25ml,,加入75ml空氣,,送入爆炸瓶(1號瓶)爆炸,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7,;
⑧ 余氣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2號和3號瓶),,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下余氣讀數(shù)為D8,;
三元法應從測定步驟③,,二元法則從測定步驟⑥中爆炸。
5. 計算:
① 氫,、一氧化碳和甲烷三元同時爆炸計算:
CO2%=(1100D?)%
O2%=)(21DD?%
O2%=)(21DD?%
CO%=24304.0)(DDD??? %
H2%=308.0)(2 1)100(2433????? ? ?? ????DDDD%
N2%=100- CO2- O2 -CO -H2
② 一氧化碳吸收,,氫與甲烷二元爆炸法計
CO2%=(100-D1)%
O2%=(D1-D2) %
CO%=D2-D5%
H2%=[100-D7-2(D7-D8)]×0.08×D5÷3
CH4%=(D7-D8) ×0.04×D5
N2%:100 -CO2 -O2 -CO -H2 -CH4
6. 注意事項:
① 吸收順序不能顛倒;
② 氣體引入量氣管后,,一般需要60秒后再進行體積的測量,;
③ 當溫度變化1℃時,氣體體積變化1/273,,分析誤差可增大至0.36 %左右,,所以儀器要避免日光照射,量氣管要置在水套管中,,水套應充滿水,;
④ 同一套儀器只用于分析同樣組成的氣體,否則需換新的吸收液,;
⑤ 組裝儀器時,,兩個管端用乳膠管互相對接緊,不要產(chǎn)生過多的有害容積,,因為這些有害容積中的氣體會與試樣混合而改變試樣組成,;
⑥ 室溫應不低于15℃,以防焦鉀吸收效果不好,;
⑦ 爆炸瓶外部應用銅絲網(wǎng)包扎,,爆炸時用手指按住考克,,以免氣體外泄,,造成分析誤差;
⑧ 各磨口及旋塞應經(jīng)常擦洗,,并涂潤滑脂,,以防漏氣與粘結;
⑨ 操作時要嚴防吸收液沖入梳型管內(nèi),否則應及時用水沖洗干凈,;
⑩ 當吸收液吸收效率下降時應及時更換,;
? 爆炸瓶鉑金絲久用后沾有油污時,可采用電解法或純氧燃燒法清除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化工儀器網(wǎng)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chǎn)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zhì)及產(chǎn)品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