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勞動節(jié)快到了 聊聊“勞動”和“運動”這點事
閱讀:145 發(fā)布時間:2023-4-26再過幾天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簡稱五一節(jié)。它是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節(jié)日,,勞動節(jié)的由來其實源于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jīng)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chǎn)階級的共同節(jié)日,。
一、非體力勞動者需要增加日常體力活動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體力勞動人群越來越少,。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1970年,,20%的美國人在工作中僅需要類似伏案辦公的輕度體力活動,,大約30%的是需要如搬磚、務農(nóng)等較高的體力支出的,。到2003年,,就有接近60%的成年人面對電腦進行工作。而在家中,舒服地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和手機是如今最常見的休閑方式,。除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也使我們被動地減少體力活動時間。比如,,我們的工作地點,、學校、家以及一些公共空間正變得更緊湊,、更易到達,,交通在進一步便利,這些都在大程度地減少著我們的活動時間,。這些改變都對我們的行為產(chǎn)生著雙重得影響,,即動得更少,坐得更多,。
從進化論角度來看,,人生來就應該不斷地運動——包括各種走動,以及每天參與各種形式的體力勞動,,這是我們?nèi)祟愇锓N存活所必須的,。從致病角度看,久坐少動的行為與腰圍,、BMI的增加密切相關(guān),,久坐少動可使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增加73%,可導致約6%的冠心病,、7%的2型糖尿病,、9%的過早死、10%的乳腺癌及10%的結(jié)腸癌,。因此,,作為非體力勞動者且無運動習慣的你,可能更需要有意識地增加日常體力活動,。比如上下班途中可將每天最后一段路留給久違而又最熟悉的鍛煉方式——步行來完成,;工作中,選擇走到同事辦公室中與同事當面進行交流來取代線上對話,;低樓層選擇爬樓梯取代坐電梯,;去休息室或洗手間的時候可以選擇更長的路徑,延長行走路程,;接電話時可以站立或邊踱步邊通話等等,。總而言之,,對于非體力勞動者來說,,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其他形式的體力活動,,動起來總比久坐不動好。
二,、體力勞動能否替代運動,?
參與體力勞動也是增加體力活動的一種形式,但是體力勞動是否真的能替代運動呢,?
1,、體力勞動消耗熱量卻不一定能幫助減肥
體力勞動確實可以幫助消耗身體熱量,如果將不同的家務勞動換算成時速3公里/小時的走路步數(shù),,做15分鐘的擦拭除塵相當于步行937步,,15分鐘的手洗衣服相當于步行1400步,15分鐘的拖地相當于步行1600步,,15分鐘的洗車相當于步行2370步,。做家務勞動確實也在消耗卡路里,那么是不是就能一邊做家務一邊減肥了呢,?有研究者跟蹤研究了將家務勞動作為鍛煉形式的人和采用傳統(tǒng)方式鍛煉的人的體重,。發(fā)現(xiàn)將家務勞動作為體育鍛煉的時間越多,他們的體重就越大,。對比兩組人的體重,,也會發(fā)現(xiàn)那些用家務勞動作為減肥方式的人的體重更重。那為什么那些看上去做了大量家務的人卻沒有如預期一樣變瘦了呢,?研究人員分析,那些將家務勞動作為鍛煉方式的人,,往往高估了家務勞動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同樣也高估了家務勞動所消耗的熱量,同時因為心理上覺得自己勞動那么多自然該多吃一點的心理也會造成攝入失控,。實際上,,家務勞動的熱量消耗量并沒有那么大,比如用人工方式掃地20分鐘,,燃燒卡路里約為130大卡,,而在固定自行車上進行30分鐘的高強度鍛煉能消耗約400大卡。兩者的效率相差很大,,所以看上去做了很長時間的勞動,,但實際對消耗卡路里的貢獻卻不大,如果僅僅是通過做家務勞動來減輕體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2,、體力勞動可能帶來更多勞損
由于職業(yè)的特點,體力勞動的動作比較單一,,全身各部分肌肉的負擔輕重不均,;而各種體育運動卻可以有目的地讓全身肌肉得到活動,,特別是加強勞動中活動不多的部位的鍛煉,能加速疲勞肌肉的恢復,。大部分的體力勞動屬于無氧運動,,對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有一定效果,,對心肺功能的鍛煉則顯得不足,;也有部分體力勞動屬于有氧類的身體活動,相對于久坐不動而言,,對改善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益處,,但大多由于強度不夠,對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如長期,、系統(tǒng)的跑步,、游泳、登山,、跳繩等有氧運動,。體力勞動往往在動作上不考慮人體關(guān)節(jié)、肌肉運動的規(guī)律,,長期勞作的結(jié)果,,不但對身體無益,反而有害,。實際上體力勞動屬于集中某個身體部位運作,,容易導致身體某部位受損,因此也被稱之為職業(yè)病,,這需要人們通過適當?shù)捏w育運動來彌補,。實際上,人們在體力勞動后進行一些輕松的體育運動,,身體疲勞的恢復速度要比靜坐或靜臥的休息效果更好,。就短期效果而言,體育運動有助疲勞消除,;就長期效果而言,,體育運動可以改善體質(zhì),提高勞動效率,,長久減輕勞動活動中的疲勞,。所以,對于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還是應該經(jīng)常因地制宜地參加一些體育運動,。
例如,在勞動過程中做幾節(jié)生產(chǎn)操,、工間操,,伸伸腿,、彎彎腰,或者有意識做幾節(jié)與自己勞動姿勢相反或改變體位的活動,,如持續(xù)弓身彎腰的,,可做些后仰伸展的動作;搬運裝卸重物后,,可做些放松四肢的活動等,,緩和一下機體的緊張程度,使機體得到必要的放松和休息,。在體力勞動后,,適度的體育運動很必要,需要注意的是,,應講究方式方法,。在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之后,不宜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因為在重體力勞動中機體已經(jīng)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物質(zhì),,機體已經(jīng)很疲勞了,這時如果繼續(xù)進行大負荷的體育運動,,就會使疲勞加重,、恢復速度減慢,,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在重體力勞動后可進行一些強度較小的體育運動,如拉伸,、散步,、慢跑、游泳,、交誼舞等活動,使神經(jīng)中樞的興奮轉(zhuǎn)移,,使代謝產(chǎn)物的排除加快,,使參與勞動活動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加速消除疲勞,,促進機體恢復,。
所以,總的來說,,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活動,。體力勞動多是局部負荷較大的運動,大多是多次重復的單調(diào)性的體力活動,。體育鍛煉則是根據(jù)各人的體質(zhì)特點,,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較為系統(tǒng)的身體活動,,既可作用于全身,,又可作用于局部。適當?shù)捏w力勞動對增強體質(zhì)雖有幫助,,但并不能使身體得到全面,、健康地發(fā)展。許多體力勞動有固定的姿勢,,經(jīng)常用力的肌肉得到發(fā)展,,用力少的肌肉得不到鍛煉,而且長期持續(xù)一個動作,,會使個別肌群過度緊張出現(xiàn)痙攣酸痛,,例如彎腰屈背地操作,會導致腰肌勞損,,出現(xiàn)腰酸背痛等,。如果想更健康地生活,即使是體力勞動者,,也應在體力勞動后進行一些強度較小的體育活動,。最后,希望朋友們和運動相伴,,度過這個愉快的五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