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
由(1)式可知,,只要測得F,、S、L,、 L各量,,就可以求出物體楊氏模量。其中F可以從添加的砝碼直接寫出,;S可用螺旋測微器(千分尺)量出金屬絲的直徑d算出,;L可用米尺量度,唯有 L很微小,,用一般工具不能量準,,本實驗用光杠桿對 L進行準確的間接測量。
光杠桿測量微小伸長量 L的基本裝置如簡圖2所示,。待測金屬絲L上端固定,,下端夾在小圓柱體的中央縫隙中,小圓柱體穿套在一個固定的小平臺的圓孔中,,并可以自由地上下移動,,其下端有一個環(huán),可以掛砝碼,,以產(chǎn)生作用力F,,光杠桿前腳立在固定的小平臺上,后腳尖立在小圓柱體上,,光杠桿前方D距離處有觀測的標尺和尺讀望遠鏡,。
假定添加砝碼之前,光杠桿的小反射鏡M的鏡面豎直,,從望遠鏡中的橫絲上,,可以見到標尺N0刻度經(jīng)M反射所成的像。添加砝碼之后,,金屬絲相應拉長了 L,,光杠桿的后腳尖也隨小圓柱下降了 L,此時,,后腳將帶動小鏡轉(zhuǎn)過一個小角度θ到M′處,,因此,在望遠鏡中將看到以θ角入射和反射的標尺Ni刻度所成的像,,入射線和反射線之前的夾角為2θ,,據(jù)圖3的幾何關(guān)系,可得:
∵ 甚小,上兩式可
以寫成:
消去 可得:
(5)
上式表明,,如果D取值遠大于 ,,則 n將是 L的 倍( 》1), 就是光杠桿的放大倍數(shù),。(5)式右邊各量均可用一般的測長工具直接度量,即 可由標尺上的讀數(shù)差取得,;D可用米尺量?。?/span>α為光杠桿后腳長,,可把光杠桿取下印出三個腳尖,,用卡尺量出后腳尖到前兩腳連線中點的距離,即為 ,。從而通過(5)式可以算出 L,,這就是光杠桿測 L的原理。
將(5)式代入(1)式,,得楊氏模量E終的計算式為:
E (6)
實驗方法
(1)先置水準儀于小平臺上,,檢查、調(diào)節(jié)小平臺水平(應在相互正交的兩個方向上都達到水平指示),,達到水平后,,取下水準儀。
(2)小圓柱下端預先掛上
(3)把光杠桿立在小平臺上(前腳置于小平臺上的溝槽內(nèi),后腳立于小圓柱體上),,并調(diào)節(jié)光杠桿的小鏡面至鉛直(目估即可),。
(4)調(diào)節(jié)尺讀望遠鏡:
把尺讀遠鏡立在光杠桿小鏡前約1.10~1
在上述狀態(tài)下調(diào)節(jié)望遠鏡,,分兩步進行:① 先調(diào)望遠鏡的目鏡,,直至看到清晰的十字絲,并轉(zhuǎn)動望遠鏡目鏡鏡筒,,使橫絲水平,;② 調(diào)節(jié)望遠鏡的調(diào)焦手輪(通過轉(zhuǎn)動中部旋鈕)直至看清標尺的像,且標尺像與十字絲同面,,即當眼睛略上下移動時,,橫絲和標尺像無相對位移(無視差)。此后便可以進行觀測,,記下橫絲所對準的標尺讀數(shù)n0,。
(5)依次添加砝碼七次(每次添
(6)用尺讀望遠鏡測量標尺至光杠桿的前腳距離D,;尺讀望遠鏡上下叉絲對齊標尺刻度之差×100倍為D的2倍值,。用卡尺測量光杠桿后腳長a(方法見光杠桿測量裝置末段所述),;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d(應在不同位置量五次,求平均值 ),。
(7)記錄金屬絲長度L,,四個砝碼的拉力F,以及D,、a,。它們的不確定度及L值由實驗室給出。用(6)式算出楊氏模量E,,計算出E的不確定度,,寫出E±UE。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