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開啟微觀世界探索大門
目前電子顯微鏡主要應用的兩個領域是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在材料科學領域主要是進行材料原子水平的結構與成份分析,需要超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和原位分析技術;在生命科學主要研究細胞,、病毒,、生化物質定位、生物大分子等,,需要中等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和專門的樣品制備技術,。近年發(fā)展的高分辨冷凍電鏡三位重構技術,將電鏡在生命科學研究的應用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電子顯微鏡是基礎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前些年,浙江省在電子顯微鏡設備投入方面比較欠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為了推動浙江省分析研究的發(fā)展,浙江大學在浙江省*的支持下,,于2012年5月份成立了浙江大學電鏡中心暨浙江省電鏡中心,。為了籌建這個中心浙江大學投入了許多的人力財力,引進中科院院士張澤教授全職加盟浙大,,擔任電鏡中心主任,,成為該學科的者。
洪健教授說,,目前浙江大學電鏡中心擁有七臺功能各異的電鏡,,中心的生命科學分部有六臺電鏡。chem-STEM球差矯正透射電鏡的原子像分辨率可達0.76A,,在同型號電鏡中處于*水平,,主要運用于原子級別的成分分析、原子電子結構和材料顯微結構研究,。據了解,,chem-STEM球差矯正透射電鏡的zui大放大倍率為150萬倍,通過電鏡,,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晶體中原子的位置,。Chem-STEM球差矯正透射電鏡對使用環(huán)境中的震動和磁場變化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為此,,實驗室用特制厚度為1個多厘米鋼板對實驗室進行了六面電磁屏蔽,。又做了近60噸重的混凝土減震臺用來防震。zui近,,電鏡中心又投資購置了兩臺世界*的透射電鏡,,其中一臺是球差矯正電鏡,,大大加強了中心的硬件實力。
電鏡中心成立之后這一年多時間里,,浙江大學乃至浙江省的儀器水平和技術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某些方面達到了*水平,很大程度的推動了浙江省材料微結構和生物微結構的研究,,電鏡中心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工業(yè),、生命科學、農業(yè)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近幾年高??蒲邪l(fā)展及企業(yè)的升級改造,電子顯微鏡這類大型儀器數量也開始逐漸多起來了,,浙江省已經是全國的電鏡儀器大省,,儀器擁有率在全國位于前例,但是絕大部分是中低端的儀器,。浙江大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成立以后,,在電鏡分析測試行業(yè)中起到了*的作用,在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的支持下,,中心為廠礦,、企業(yè)、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了共享,,對他們科研和生產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有了設備之后,,具體的應用方法也是一個很大問題,,電鏡中心在分析測試方法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這些應用不僅僅是材料領域,,還有一些是在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各種病毒如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H5N1)病毒、以及目前正在蔓延的甲型H7N9型病毒等不斷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人類在抗病毒過程中關鍵要研究病毒,、了解病毒,才能夠采取進一步應對措施;電子顯微鏡是目前研究病毒的zui有效工具,。浙江大學在腎病,、腫瘤等常見疾病的診斷,對蛋白質,、生物大分子,、生物的超微結構及機構和功能的關系分析等都做了相關應用方法的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