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輻射就是波長范圍約10~400nm的光輻射,。在這個波長范圍內不同波長的紫外輻射有不同的效應,,在研究和應用中,常把紫外輻射劃分為:A波段(400~320nm);B波段(320~280nm);C波段(280~200nm);真空紫外波段(200~10nm),。波長小于200nm的紫外輻射由于大氣的吸收,,所以在空氣中不能傳播。
環(huán)境測量
盡管臭氧是大氣層中其微量的組分,,但它卻是大氣層中*可以吸收波長短于300nm太陽輻射的物質,,其吸收系數(shù)隨波長的減少而增加。臭氧層吸收了來自太陽輻射中的大分的紫外線B,,因為臭氧層的破壞主要引起這波段的太陽輻射增強,,別是290~315nm波長范圍內紫外線輻射的UVB輻射,在這25nm的波長范圍里,,由于臭氧的吸收,,其輻射強度以4次冪的速率隨波長遞減。因此臭氧減少導致的紫外輻射增強也是度波長依賴的,。
紫外輻射強度般用紫外線數(shù)來表示,,是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輻射對人體皮膚(或眼睛)可能損害的程度標,它主要依賴于緯度,季節(jié),,平層臭氧,,云況,,海拔,地面反照率和大氣污染狀態(tài)等條件,,紫外線輻射強度的觀測主要使用紫外光譜輻射計,、濾光片式的紫外輻射表和寬帶光譜計等。zui常用的寬帶儀器是Robertson-Berger(RB)紫外輻射計,,其溫度系數(shù)約0.01/K,。RB輻射計的譜響應穩(wěn)定性在十年以上,當然不同儀器間有些差異,,所以在對RB輻射計網(wǎng)的標定重新核實之前,,對使用RB輻射計數(shù)據(jù)得到的變化趨勢小心地仔細檢查。
正因為如此,,現(xiàn)有的地表UV輻射資料來源有兩個,,儀式地基臭氧探測網(wǎng)和衛(wèi)星臭氧探測系統(tǒng),由臭氧趨勢加上大氣的散射和吸收等因素后構出輻射傳輸模式,,以此來計算紫外輻射狀況,,雖然模式計算的福照度可能會有誤差,不過在無云和低氣溶膠條件下臭氧減少與UV輻射增加之間的理論關系已被大量的研究作所確定,。再個就是RB輻射計網(wǎng)和單站多濾光片儀器的直接測量,。
根據(jù)UV輻射的測量來確定地表UV輻射的變化尤其是長期變化的趨勢仍然是困難的,因為它要求有度和穩(wěn)定度的數(shù)據(jù),。zui近的重要展是通過優(yōu)化儀器性能,,相互對比和對數(shù)據(jù)行再分析來評估數(shù)據(jù)的質量。不同光譜輻射計之間的幾次對比實驗顯示了各種儀器間存在著重要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太陽光譜急劇變化的短波區(qū),。因此,,動態(tài)范圍、雜散光抑制和波長標定向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在大于310nm的波長區(qū)范圍,,致性也不會優(yōu)于+5%,而在更短的波長區(qū),,致性則更差,。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標定的不確定性成的,這個不確定性來自太陽光譜的譜型隨太陽天角,、柱臭氧量和其它大氣條件的不同而改變,。
正太陽紫外光譜輻射照度的測量對研究臭氧、云和氣溶膠對太陽紫外輻射的效應,以及隨時間的變化非常重要,。其中太陽短波紫外輻射的準確測量可表征大氣臭氧層的破壞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太陽紫外輻射的監(jiān)測作己在界范圍內展開。過去十幾年,界范圍內建立了大量臺站,用來監(jiān)測抵達地表的太陽紫外輻射光譜分布。中計量研究院和家氣象局,、北京光學儀器廠合作,于2000年開始行太陽紫外光譜輻射測量方面的研究,自行研制了太陽紫外光譜輻射計,用來測量UVB(280nm~315nm)和UVA(315nm~400nm)波段太陽輻射和天空晝光在2π立體角內的到達地表的光譜輻射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