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溫知識
色溫知識
編緝:天友利 發(fā)布時間:10-08
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表示單位為:K(kelvin),。 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譜質(zhì)量zui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qū)和黑體的輻射*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準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jīng)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竟是指什么?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chuàng)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于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fā)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qū)⒙湓谄渖系乃袩崃课眨鴽]有損失,,同時又能夠?qū)崃可傻哪芰咳恳?ldquo;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chǎn)生輻射zui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于500—550℃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zui大),達到1050一1150℃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yīng)的。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nèi)的鎢絲就相當于這個黑體,。色溫計算法就是根據(jù)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yīng)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zui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jù)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于上述黑體散發(fā)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chǎn)生,,是由于時斷時續(xù)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yīng),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彩色膠片的設(shè)計,,一般是根據(jù)能夠真實地記錄出某一特定色溫的光源照明來進行的,分為5500K日光型,、3400K強燈光型和3200K鎢絲燈型多種,。因而,,攝影家必須懂得采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準確的顏色再現(xiàn),。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xiàn),。
通常,,兩種類型的濾光鏡用于平衡色溫。一種是帶紅色的81系列濾光鏡,,另一種是帶微藍色的82系列濾光鏡,。前者在光線太藍時(也就是在色溫太高時)使用:而后者是用來對付紅光,以提高色溫的,。82系列濾光鏡使用的機會不如81系列的多,。事實上,很多攝影家的經(jīng)驗是,,盡量增加色溫,,而不是降低色溫。用一枚淡黃濾光鏡拍攝zui平常的日落現(xiàn)象,,會產(chǎn)生極其壯觀的效果,。
美國一位攝影家的經(jīng)驗是,用微紅濾光鏡可在色溫高達8000K時降低色溫,,而用藍濾光鏡可使日光型膠卷適用于低達4400K的色溫條件,。平時,靠使用這些濾光鏡幾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時候進行拍攝,,并取得自然的色調(diào),。但是,,在例外的情況下,當色溫超出這一范圍之外時,,就需要用色彩轉(zhuǎn)換濾光鏡,,如琥珀色的85B濾光鏡,可使高達19000K的色溫適合于日光型膠卷,。相反,,使用燈光型膠卷配以82系列的濾光鏡,可使色溫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膠片在用鎢絲燈照明的條件下拍攝時,,還可以用80濾光鏡。如果當時不用TTL曝光表測光的話,,須增加2級光圈,,以彌補光線的損失。而當用燈光型膠片在日光條件下拍攝時,,就需用85B濾光鏡,,需要增加2/3級光圈。
然而,,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濾光鏡代號十分混亂,,不易識別,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廠商都用標準的代號和設(shè)計,。因此,,在眾多的濾光鏡中,選出一個合適的濾光鏡是不容易的,。為了把濾光鏡分類的混亂狀況系統(tǒng)化,,使選擇濾光鏡的工作簡化,加拿大攝影家施瓦茨介紹了上流行的標定光源色溫的新方法,。
光譜中長短波長光線比例為色溫,。
如何選擇合適的色溫:
色溫是人眼對發(fā)光體或白色反光體的感覺,這是物理學.身理學與心理學的綜合復雜因素的一種感覺,,也是因人而異的,。色溫在電視(發(fā)光體)或攝影(反光體)上是可以用人為的方式來改變的,例如在攝影上我們用3200K的白熾熱燈(3200K),,但我們在鏡頭上加上紅色濾光鏡濾通過一點紅光線使照片看起來色溫高一點,;相同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在電視上減少一點紅色(但減太多多少也會影響到正常紅色的表現(xiàn))讓畫面看起來色溫高一點,。
在色溫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這跟我們?nèi)粘?吹骄拔锞吧嘘P(guān),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吹降钠骄珳厥窃?1000K(8000K(黃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較喜歡高色溫(看起來比較真實),,相反的,,在緯度較高的地區(qū)(平均色溫約6000K)的人就比較喜歡低色溫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說如果您用一臺高色溫的電視去表現(xiàn)北極的風景,,看起來就感覺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溫的電視去看亞熱帶的風情,您會感覺有點偏紅,,
電視或者顯示屏的色溫是如何界定的呢?因為在中國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溫約在8000K~9500K之間,,所以電視臺在節(jié)目的制作都以觀眾的色溫為9300K去攝影的。但是歐美因為平時的色溫和我們有差異,,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溫約6000K為制作的參考的,,所以我們再看那些外來的片子時,就會發(fā)現(xiàn)5600K~6500K觀看,。當然這種差異使我們也會因此覺得猛的看到歐美的電腦或者電視的屏幕時感覺色溫偏紅,,偏暖,有些不大適應(yīng),。
就是色溫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藍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藍 6500K藍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們中國人看了就是偏黃
如何準確地進行色溫定位,?
如何準確地進行色溫定位?這就需要使用到“色溫計”啦,。一般情況下,,正午10點至下午2點,晴朗無云的天空,,在沒有太陽直射光的情況下,標準日光大約在 5200~5500°K,。新聞攝影燈的色溫在3200°K,;一般鎢絲燈、照相館拍攝黑白照片使用的鎢絲燈以及一般的普通燈泡光的色溫大約在 2800°K,;由于色溫偏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拍攝的照片擴印出來以后會感到色彩偏黃色。而一般日光燈的色溫在7200~8500°K左右,,所以在日光燈下拍攝的相片會偏青色,。這都是因為拍攝環(huán)境的色溫與拍攝機器設(shè)定的色溫不對造成的。一般在擴印機上可以進行調(diào)整,。但如果拍攝現(xiàn)場有日光燈也有鎢絲燈的情況,,我們成為混合光源,這種片子很難進行調(diào)整。